浅议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时间:2022-10-24 06:02:22

浅议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推动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进一步形成,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关键词]和谐文化 构建 和谐社会 推动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它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也是人的行为取向的重要方面。因此,文化是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人类愈是进行高度的文化创造,也就愈能发展自身生产、劳动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改变其社会关系。

一、和谐社会对文化的需求

改革开放带来的环境变化和人口流动,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的增加,过去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产生的群众对权威和法治的依赖性、依附性已经减弱,独立性、民主性、多元性开始凸现。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这种整合的过程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而文化的功能正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可以说,每一类人都受一组特定的文化要素支配和控制,文化环境造就了人。所以,建设和谐文化体系,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建立全体人民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努力实现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政治和精神上的和谐,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构成国家和民族的内涵,体现其个性与魅力,是精神和灵魂。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发展文化有利于树立鲜明的、富有特色的区域形象,扩大影响力;有利于吸引外资,增强经济实力;有利于提升文化素质,进化和优化人文环境;有利于区域化水平的提高,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有利于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因此,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和支撑作用,已经提升到全局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向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方向深化,使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定位: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内驱作用,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作为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先进文化本身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价值尺度和是非标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先进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净收益为正的公共产品,它的价值尺度和是非标准必然是科学的,这就有利于社会舆论和意识形态朝着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文化本身的健康发展。一个社会的价值尺度和是非标准从总体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这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同样有着积极意义。先进文化能够不断消除一些习惯文化实力对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羁绊,促进和经济政治领域的改革,是经济和政治制度朝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使人们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建设文明法制、稳定和谐的和谐社会之极其有效的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过渡正在加速,文化已成为经济增长与文明发展的新的巨大空间,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逐步深化对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认识,把文化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提出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和支撑作用。

只有领导者、管理者对文化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发展战略,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2.必须建立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不同的人文及文化背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不同的行为方式,都需要创新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进行对话、融合、整合与引导。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使各种不同的文化从内容、形式、性质、功能以及价值和目标取向等在互相接触中不断修正,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3.人类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深刻革命和创新,由科学文化走向生态文化――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它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潮流,它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首先,是人的价值观的革命,及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了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其次,是世界观的革命,即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哲学,代替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用关于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生态世界观代替机械论、元素论。这种趋势必将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是我们建立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4.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不是抹杀个性,而是提倡文化个性。战略性的文化建设总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求真务实,构建各具特色的文化,使之自成系统,别具风格。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科学理性精神、人文价值精神为支柱的现代精神文化的新文化体系,我们应该在大胆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开拓视野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民族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腐朽落后的东西;突出特色,发掘潜在优势,建设高品位现代文化,坚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统筹兼顾,满足群众需求,夯实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改革要情参阅.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3]形势报告.

上一篇:关于大学后勤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