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齿轮渐开线齿型

时间:2022-10-24 05:58:55

【摘要】18世纪末叶渐开线齿轮,已在欧州出现。西方工业发展较早,应用、及研发相比超前。当今世界制造业技术突飞猛进,我们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应该对于齿轮之“渐开线齿型”做更深入研讨。齿轮渐开线,它可以有无穷地变化,貌似简单,实则理论很深湛。科学前辈在实中感知、应用,创了很多理论。此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吸收消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新的精尖机械研发成果,不断涌现,轮齿渐开线的问题,技术含量高。作为机械设计者,或从该专业者,必须把它当作基本课题弄懂弄通。本论文涉及:外齿轮变位,合理设计; 内啮合传动优点、热处理状况对齿形影响;优质材料选择及齿廓稳定办法等,分别作以论述 。

【关键词】齿轮变位;内啮合;齿廓变形

一、齿轮变位

重载机械传动系统中,当载荷工况为中度以上冲击重载下,已很少采用标准直齿轮,斜齿轮。而代之的,和广泛使用的却是变位直齿轮、及变位斜齿轮,变位内齿轮,以及变位弧齿锥齿轮、圆弧齿齿轮等。齿轮变位,就是渐开线变化。渐开线变化是曲率、弧长和渐开角变化。现以图1作解析。

图1 渐开线轨迹形成几何图

在标准齿轮基础上改变渐开线,来实现最佳传动。轮齿渐开线适量倾斜,齿廓压力角适量增大,能增加齿根抗弯强度,以及增大接触强度,从而把小齿轮齿数、及齿形轮廓减少到最低程度,还会把整个传动系统体积压缩。变位后渐开线齿轮,接触曲率半经增大,接触比压减少,有利提高寿命。当相扼齿线采用高变位的时侯,小轮正变位,大轮采用等量的负变位,两轮渐开曲线相反变化,均衡了两轮强度。大小齿轮都采用正变位,即角变位,效果更好。二种变位都为了使齿轮提高刚度和强度。70年代后,中型齿轮硬齿面的应用,基本取代了软齿面。在一定意义上说,传动体积的整个减少,和缩小齿廓,给加工带来了很大便利,而且增加了传动的平稳性。渐开线的变化范围是带有局限性的,变位系数设定合理,才可以增加轮齿强度、刚度及条件的改善。齿轮变位,拼凑中心距是技术目的之一,但多数情况下,皆为改善啮合条件。按技术要求其正变位齿轮,规定最大变位系数值,不能使齿顶变尖为限制。据多年的常规经验,齿数Z=18,不大于0.5;Z=36,ξ不大于1;Z=72,ξ不大于1.5;Z=150,ξ不大于2;Z=200,ξ最大不大于3;Z=250,ξ最大不大于3.5;Z=300,ξ最大值不大于4。变位齿轮的压力角为22~30°。负变位,只有啮合采用高变位时,在大轮采用负变位才有实际意义。如大轮,Z2=36,-ξ最大不大于-0.3;Z2=72,-ξ最大不大于-0.6;Z2=100,-ξ最大不大于-1;Z2=120,-ξ最大不大于-1.2。无论国内国外,齿轮传动系统中,变位齿轮已是常规,而选用标准齿轮已成寡用。齿轮变位后,齿高虽然有减少趋向,齿廓重叠系数亦有减少,但是承载能力增大了。圆周力减少了,分载的经向力尽管有所增加,但驱动节点的滑动比增大,这对减少磨损有技术效果。外啮合时,两个齿轮的轮齿接触,相当于两个不同直经的小滚动圆相互滚动,近乎线接触。变位后相当于两个滚动圆直经增加了,也就说接触面积增加了,利于提高齿轮的强度和刚度。重载传动齿轮,压力角比较合理的角度为20~23°,内传动为20~28.6°。因渐开线变化了,渐开角、压力角也亦变化了,齿根相对增厚了,齿根抗弯强度,及齿根抗弯疲劳抗弯强度与不变位截然不一样。变位齿轮的疲劳接触强度及齿根抗弯疲劳强度(以圆柱斜齿轮为例),下面,以解析公式计算分析

1.圆柱斜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基本公式

圆柱斜齿轮式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基本公式:

其中:n1―――齿轮传动的计算功率(kw);Nif――小齿轮的计算转数(r/min);i――齿数比;Z1――小轮齿数;mn――斜齿轮法向模数;βf――斜齿轮分度圆柱螺旋角;Ψm――齿宽系数(b/m);K1――载荷集中系数;KSJ――接触寿命系数;KSW――齿根弯曲寿命系数;Y'――斜齿齿形系数;――斜齿轮接触承载能力提高系数;――斜齿弯曲承载能力提高系数;[σj]――许用接触应力[σw]许用弯曲应力;ψ――为啮合角对接触强度影响系数。

二、内传动啮合

内啮合传动有其独特技术优势,是外啮合不具有的。内齿轮腔内咬合着外齿轮,这种内传动组合的传动比在3-5时,它的齿廓重叠系数约为2~3;当采用标准齿轮外啮合时,它的重叠系统数仅有1.3,采用变位齿轮尚不足1.3。外传动是“相同"的“凸面廓线接触”;而内传动,是内齿“凹面廓线,与外齿同向凸面廓线”相接触贴合,不存在相互滚动,仅有面间滑动,所以说它是非常完善而理想的啮合。内,外齿轮齿面,在承受着非常小的应力下工作。安全系数大,过载能力强。很多方面显现了和突出了内啮合优点。下面以几何作图论之:

图2 内啮合图例

图3 外啮合图例

内啮合如采用少齿差传动,则效果更优。当采用少齿差时,如四齿差时,它的重叠系数可达3-4;二齿差可达4-5。采用其它行星传动,二~三星轮,它的重叠系数也尽在2~2.5左右。内啮合时,外凸齿与内凹齿贴合,实现了面接触。其承载比压,相对外传动减少了数倍。内啮合几何结构组合其齿面接触应力是沿齿廓均匀分布,且齿根宽大 ,轮齿多齿接触,提高了抗疲劳接触强度,和齿根抗疲劳弯强度,外传动无法相比。内啮合凹腔存油,为创造了最有利的油膜形成条件,极大的减少了磨损。内传动多齿接触,又可降低传动噪声。综之,尽量采用内传动,是技术发展趋向。内传动便于采用同心结构,如各种行星传动,减轻机重,充分利用空间,增强机构扭距,是外传动所不能达到的。它可以利用偏心轴结构,将高速部分力臂驱动,转化成磨擦传动,大大地节省功率。大约节省功率1/3~1/2,如少齿差传动。内传动结构制造加工简易,需要机床的数量少,零件简单。内传动密封可靠,无数列此类机构证明,它寿命长 运转可靠,蕴育很大经济效益。

内啮合齿面接触强度优于外啮合,可通过下面计算证之:

其中:P――多值 内啮合比外啮合承载接触强度多量;E1、E2――小、大轮材料弹性模数;b――齿宽

d01――啮圆直经;i――速比;Pu――圆周力;――啮合角

内传动的渐开线长度,齿顶高系数可以是1,但是也可以是0.9、0.8,仅仅具有齿顶或有齿根的传动,内传动中,也是允许的。如谐波传动,齿顶高系数甚至允许到0.5。其它的任何传动方式是不可能的。

三、影响齿轮渐开线因素

齿轮廓线,即渐开线,在加工中,受诸多因素影响。选用中碳钢及中碳合结钢的外齿轮和内齿轮模数约在4mm以下,经高濒淬火时,渐开线齿高有降底趋向,压力角稍有增大,但它是向着有利的方面。当齿轮模数为5mm~8mm采用高涉淬火时,渐开线分圆以上齿顶变化大,渐开线向下弯走向,齿啮合圆以下硬度减弱。这对渐开线变化影响不大,如果模数超过8mm,淬火不均匀,渐开线变化较大,渐开线曲率因齿形加热不足或局部过热波动,影响啮合效果。当齿轮选用材质为低碳钢或低碳合结钢,经渗碳并淬火时,模数在10mm以下,渐开线齿形变化比较均匀,是有利啮合的。大中模数齿轮,批量生产,可采用多密集圆周全方位喷嘴,火焰淬火,其渐开线的变化也较小,与可用的;而手工,或局部移动的火焰淬火,它的渐开线齿型变化最大,热处理后齿型向一方向倒斜,破坏了渐开线的均匀性,低速免强可用,中高速则不能使用。齿轮廓线的变形,也无不受到材料的预先热处理,如锻造、锻造后的热处理;高频淬火预先的调质处理;渗碳齿轮的预先正火处理所影响。前期工艺的效果,也关联到后面齿廓稳定问题。当然,后期热处理更为重要。齿轮热处理时,金相组织获得贝体、索氏体、珠光体渐开线变形稳定正常,马氏体也可,重要齿轮材料尽量采用,高质合金钢,无论它是锻造,铸造,或热处理,加工中它变形最小,且齿型廓线稳定。我们采用多方措施就是一个目的,增强轮齿,防止渐开线齿廓变化。

四、结束语

综述之,第一,渐开线齿廓的渐开形控制如何,决定了齿轮的几何精度,也关联了它物理性能之强度和刚度。第二,一条宝贵的体会,尽多采用内啮合传动方式因它蕴含深远前景。第三,要为齿轮探求确定合理变位系数,改善提高整个传动系统技术指标,赋与机械产品的精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克昌.机床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清华大学,北京机械学院合编.齿轮传动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孙荧荧(1984―),女,辽宁鞍山人,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工艺。

上一篇: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学习改革探讨 下一篇:关于电气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