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节选)

时间:2022-10-24 05:55:22

主题词:过年

过年。沉浸多少人的记忆。这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亲情的古老传统。不管是负笈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在家赋闲劳作的农人工人,或是浪迹天涯云游四方的断肠游子,都期待着这团圆一刻,迎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幸福时刻。过年的脚步渐行渐远,年少朋友的心也慢慢收回,但记忆是不能忘的。因为,除了大快朵颐和到手的红包之外,我们在传统的年节里,更品出了几许浓浓的年味。对照如今,那些百年前的过年风俗又是如何呢?你可曾见到它们斑驳的身影?让我们借助名家的笔端,走入那些风俗画中,看看有趣的事儿,品味那些超越时空的文化沉淀。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锡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盆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对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廿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劈劈拍拍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我把一串鞭炮拆散来,一个一个地放。点着了火立刻拿一个罐头来罩住,“咚”的一声,连罐头也跳起来。我起初不敢拿在手里放。后来经乐生哥哥(关于此人另有专文)教导,竟胆敢拿在手里放了。两指轻轻捏住鞭炮的末端,一点上火,立刻把头旋向后面。渐渐老练了,即行若无事。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那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我得的记得是四角,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做“毛糙纸揩”。“”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那怕你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他绕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充满了一堂。过年的欢乐空气更加浓重了。

点读

民国时期浙北水乡的过年场景在丰子恺的散文中原生态地展现着,在他率真、朴素、清新的文章里,我们宛若走入那个时代,回归到童年,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均是如此真切。廿七夜过年(祭祀),那些菩萨画像、祝福剪纸,无不体现着人们的一种美好祈愿与祝福。放花炮等一系列情节的描写,让多少人如临其境,在子恺的“漫画”中,久久沉浸,一起追寻那美好的回忆。我们喜爱子恺的文章,因为他有着与其师李叔同一样脱俗的气质,还因为他善于描写恬淡清新的“漫画”。

思考

1.丰子恺在文中叙写了很多过年的场景,请你找出两处最有趣的描写。

2.文中描写到有人被追逐着用糙纸揩到了嘴巴,笑声满堂,在这笑声里,你品味到了什么?你有过和这样类似的有趣事情吗?

上一篇:北京的春节(节选) 下一篇:孙堡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