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饰”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4 05:52:33

“头饰”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1-01

《音乐课程标准》在低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遵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故事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将学生十分喜欢的“头饰”运用到了课堂上,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头饰”的出现往往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了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

1 头饰在新歌导入中的运用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唱歌教学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笔者认为:教唱一首歌曲,能够融进许多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因此,怎样使学生对新歌的学习产生欲望提高兴趣呢?导入是关键。在新歌教学中,借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头饰”进行导入,更能引起小朋友学歌的兴趣。如教学《蝴蝶找花》时,笔者如此导入“小朋友,春天到了,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你们看,谁飞来了?(老师手示 “蝴蝶头饰”)小蝴蝶飞来飞去,正在找花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新歌《蝴蝶找花》(出示歌片)谁先学会了新歌,老师就把“小蝴蝶送给谁戴!”这里,头饰的出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新歌的愿望。大家聚精会神地学着新歌,争取第一个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因此,学习新歌的过程也快了。

2 头饰在歌曲学习中的运用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动物”内容的歌曲,这给我们进行“头饰”教学提供了方便。如:一年级的《动物说话》,这是一首描写自然界中小动物说话的歌曲。歌词富有浓郁的童趣,学生也很喜爱。学习时,笔者先教第一段歌词,因为第二段词基本上是一样的,仅是动物名称变了,随之叫声也变了。当大家把第一段歌词唱会后,老师拿出“小狗”的头饰说:“小狗怎么叫呀?”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汪汪汪!”。于是,大家随着老师的琴声很顺利地唱了起来。一曲唱完,老师又拿出了“小猫”的头饰。大家又很顺利地唱起来。歌曲唱完后,老师补充了一句:“小朋友们,今天是小鸡的生日,我们祝它生日快乐好不好?”老师的话音刚落,头戴小狗、小猫、小鸭头饰的小朋友携起手来围着小鸡跳起了舞。大家边跳边唱,全班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这歌声蕴育着同学们的友爱之情,这歌声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

3 头饰在识谱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的识谱教学应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教学中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识谱的教学中,如果借用“头饰”创设一些“角色游戏”的话,小朋友不仅能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能更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教《小雨沙沙》的歌谱时,教者采用“老猫”和“小猫”钓鱼的游戏进行识谱教学。老猫的头饰上写有“5 3 | 5 3 |”小猫的头饰上写有

“5 3 3 |”,小河里鱼儿身上的乐谱分别是:(1)1 1 1 |

1 1 1 |;(2) 2 2 2 | 2 2 2 |;(3) 5 3 5 6 | 5 ― | ;(4) 2 1 2 3 | 1 ― |,教学时老师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激起了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整首“歌谱”在故事的引发和头饰的感召下,促使小朋友非常顺利地将歌谱学会,而且是学的那样的轻松、愉快。试想,如果没有“头饰”的出现,小朋友怎么会那样的投入呢?因此,头饰在这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这种饶有兴趣的状态下,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也是最有成效的。

4 头饰在处理歌曲中的运用

在歌唱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把歌唱好,“处理歌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歌曲处理的一般方法,都是讲解词义、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情绪、风格、特点。注意强与弱、活泼与抒情的对比。作品稍大一些的还要注意“高潮”的到来等。但由于是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即抒情的、活泼的还是优美的),三拍子歌曲还要注意歌曲的韵律感等。如果注意了这几个方面,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但笔者认为,低年级歌曲的最大特点,它是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这给学生进行表演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往往能边唱边表演,边表演边受教育。如《云》这首反应大自然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抒情、优美。在处理这首歌曲时,笔者让学生戴上云的“头饰”,四名学生随音乐伴奏在班里偏偏起舞。学生开心极了,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歌声中。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使整个音乐课推向高潮。有的学生下课了问:“老师,下次让我表演好吗?”一只小小的头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教育的能力。

5 头饰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上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欣赏教学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欣赏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歌曲、乐曲的理解、欣赏、鉴别能力。《标准》指出:音乐欣赏“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在小学低年级中,由于知识面的关系,在教材的安排上,一般欣赏曲目都比较形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解、捕捉形象的空间。如一年级下册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小红帽》等都是小朋友非常喜欢欣赏的曲目。欣赏时,笔者让两位小朋友分别戴上乌龟和小白兔的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表演。这种有“讲解”、有“音乐”、有“表演”的欣赏,学生听得懂,看得清,整个过程学生十分投入,积极参与。当欣赏完毕时,扮演乌龟和小兔的学生还握手言好呢。大家鼓掌表示祝贺。从中,小朋友受到了教育,并也知道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是非常喜欢上台表演的,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培养,那么,无论是学生的欣赏能力还是表演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提高,为高一层次的欣赏和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与学生“斗智”奇效无穷 下一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