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驻训“十防”

时间:2022-10-24 05:40:41

高原驻训“十防”

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严寒、缺氧、低气压、低温、低湿、强气流、紫外线强、地形复杂等特点,部队在进驻高原地区实施训练时,需要周密计划、精心安排、严密组织、合理施训。高原驻训要“十防”:

防紧张 在部队离开营区进驻高原实施训练的前2周,需要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掌握参训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进行高原知识宣教,做好官兵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避免产生过激心理反应,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确保参训人员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

防缺氧 部队应按照系统化、规范化和循序渐进、安全训练的原则,采用完整训练、分解训练、重复训练、持续训练、比赛训练、循环训练等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长跑、爬山、游泳等耐氧训练,提高参训人员的耐氧能力。部队进驻高原后,采取逐步增加训练强度的方法,加强体能和增加肺活量的训练,使官兵逐步适应高原驻训。同时采取药物预防方法,增强机体对高强度体耗的适应能力。

防寒暑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区域与非日照区域温差极其明显,参训人员在日照时觉得如盛夏般酷热,在没有阳光和夜晚时又觉得如严冬般寒冷。气候的快速变化使人体极易发生中暑或感冒,应当根据机体感受及时更换着装,充分发挥皮肤对冷热度的感受和调节功能。既要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中暑,又要做好防寒抗冻准备。

防虫蝇 高原地区卫生条件差,野外驻训应建立健全各项野外卫生防病制度。指导部队选择平坦、避风的宿营地,整治周围环境,消灭蚊蝇孳生场所,官兵宿舍门窗以及厕所全部安装纱网,定期开展消、杀、灭,切断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高原地区人烟稀少,蚊虫多数以吸食牦牛等动物的血液为生。此类蚊虫数量众多,攻击力强,有时可以穿透衣裤叮咬人体,若不做防护,危害极大。因此,在选择宿营地开展消、杀、灭之前,人员需做好防护:涂抹驱蚊药水、戴防蝇头罩、适当加穿衣裤、避免皮肤外露。

防疫情 部队进住后,应迅速与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取得联系,了解掌握驻地疫情和常见的地方病、流行病。根据部队驻训点的实际情况和部队在外驻训的特点,查伙房,了解各营连饮食卫生管理情况;查厕所,了解可疑肠道病患者情况;查环境,了解垃圾处理情况;查水源,了解饮水消毒效果;查地方诊所、卫生院,了解当地老百姓发病情况。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对各驻训点的水源进行先期、定期检测,建立水质档案,对不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的要及时进行洁治消毒,并抓好水源跟踪管理,防止饮用水、洗浴用水、炊事用水互相污染。

防腹胀 高原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低,食物不易煮熟。部队出发前需配备高压锅、保温桶等,努力改善官兵生活条件。进驻高原初期大多数人员有腹胀等反应,故应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青菜,以减轻官兵的不适;待官兵基本适应高原气候后,再对每餐进行主副食搭配,以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主,营养结构力求科学合理。还要教育官兵不准吃凉拌菜,不准喝生水,不准采购熟食品和小摊贩的食品,不准吃不洁瓜果,不准采购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准吃未经加热的剩饭菜,不准在地方餐馆就餐,不准到老百姓家里就餐。

防晒伤 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度大,参训官兵因紫外线辐射而发生皮肤灼伤、眼灼伤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因此,需防止皮肤在日照下暴晒,同时擦高原护肤霜,配带防护镜。皮肤灼伤后,局部发红伴针刺感样的疼痛,严重者灼伤部位皮肤会出现脱皮、水疱。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切记用手搔抓。并发感染症状时,可在局部涂抹抗生素类软药膏。

防疾病 参训官兵在进驻高原地区时,易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等)。针对高原保障实际需要,适当加大预防感冒和腹泻药品的携带量,备足三角急救包、氧气瓶、消毒水、灭鼠器材等卫生用品,同时应筹措高原专用药品、供氧器材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材,为参训人员发放复方党参片、高原护肤霜、金维他及常用药品。同时,对于患高山昏迷、高原肺水肿等不宜立即后送的伤病员,应通过卫勤信息网开展远程会诊,制定抢救方案,就地治疗。

防事故 高原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行军距离长,驾驶员在低氧环境下易疲劳,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因此,驾驶员要注意多休息,控制车速。此外,高原地区车辆油耗较大,加油站相距较远,驾驶员在长距离行车时要注意给油箱加满油;同时注意选择性能好、动力强的车辆,出车之前进行检修,防止由于车辆原因在一些高海拔地区发动不了车子。

防敌特 某些高原地区人员成分较复杂,作为驻训部队,逗留时间相对较短,对敌情、社情不易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加大对参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保密教育的力度,尽量避免个人与地方群众进行接触,防止因不了解少数民族习惯而发生冲突、纠纷或者被敌特分子利用,无意中泄露部队机密。

上一篇:内分泌领域赶潮人 下一篇:日常受伤急救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