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分析

时间:2022-10-24 05:34:47

浅议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分析

摘要: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方能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实体现其价值,从而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源头控制。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这明确指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具体完成。环境监测机构,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察工作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机构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是环境执法过程中是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其建设项目“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由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机构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由互相渗透、又

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所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环境容量、背景浓度,将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

项目的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监测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的环境要素,是否满足建设项目的要求,也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表征。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独特的重要地位。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分类

1.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建成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当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经达到稳定状态时,再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的结果,来评价该项目建设后,对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或是否处于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

2.环境预测与评价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设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3.跟踪评价

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规划环评,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的项目运行过程中进行的跟踪评价。当建设项目出现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实行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中,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障系统,而环境监察则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的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五、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二者关系如下。

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对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有环境

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如建设地的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限值,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因此,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项目方可建设。

2.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而言,可有多种方法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但其环境监测,则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项目建设后,对环境影响的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满足区域环境区划的要求,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而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空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当项目方委托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则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环境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并对本底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在环境本底数据可行的情况下,方能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在叠加环境本底数据后,才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并试运行3个月后,要对项目进行验收,这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最主要的环境影响要素的预测评价和监督。其项目建成后,对环

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进行回顾性评价,还要进行跟踪评价。当建设项目建成后,没有改变环境现状,说明建设项目具有环境可行性。由此说明,环境监测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即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体系之中。

六、小结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为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出良好承诺,才不会构成环境资源的掠夺。

参考文献

[1]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

[2]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S].

上一篇:浅议公路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制度 下一篇:浅议宜春秀江一景边坡治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