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首《心太软》看“好课”与“坏课”

时间:2022-10-24 04:26:56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标准,这里从网络上流行的两首改编的《心太软》谈一谈好课与坏课的一些特点。

先看一看学生版的《心太软》: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人讲到铃响。

你任劳任怨地讲解那道题,可知道学生心里很勉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

灌输总是简单,自主太难,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

铃响了,你不想停,你还要讲几分钟吗?

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明知学生心里在怨你,

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文,可惜学生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你不懂心痛,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

哦,算了吧,就这样放手吧,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

傻傻地讲,学生学会依赖,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再来看看教师版的改编《心太软》:

《心太软》教师版

我不再心太软,心太软,与学生共同讨论到铃响。

我分轻重缓急地解决重点,我知道根本不必样样都讲。

我不再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让学生想。

上课总是简单,讨论不难,学生能解决,就尽量不讲。

铃响了,就让学生休息,我这样是爱学生吗?

我这样到底对不对?恰恰是符合教学规律。

只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就会给你满分,

多余的讲解,没多大作用,我只想做个好的导师。

噢,这样吧,就这样做了吧,需要再讲,多讲也没有用,

喋喋不休,学生变成懒虫我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从以上两首改编的“心太软”来看,我觉得坏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自一人讲到铃响”,“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教师定位不准确,教师一个人唱主角。我说你听、我写(读)你抄、我画你背、我出题你考试。整个课堂是填鸭式,满堂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备课不充分,不了解学情,教学不分重难点,没有坚持以学定教,而是以教代学。

2.“铃响了,你不想停”。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差,出现“拖堂”的现象,让学生反感。

3.“傻傻地讲,学生学会依赖”。教学目标肤浅,只注重“知识与能力”,没有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单一,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缺乏教育艺术。

4.“不为学生想想未来”。教学急功近利,只关注考试指标的完成,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不考虑学生的课堂感受,不善于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只管自己“讲”,不顾学生感受和情绪,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而不顾实际效果。也就是“多余的牺牲,你不懂心痛”,却不管“明知学生心里在怨你”。

针对以上几点,结合我们正在提倡的“高效课堂”模式,我觉得好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定位准确,不“错位”,不“越位”,真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中教师应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与学生的互动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不要做“讲师”要做“导师”。

2.教学准备充分,认真分析了解学情,教学重难点突出,坚持“三讲”和“三不讲”的原则。教师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方法、备习题,还要注意备学生,准确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掌握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课堂实施过程不要面面俱到,要求重难点突出,坚持“三讲”和“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要知道“多余的讲解,没多大作用”,“多讲也没有用”,“学生能解决,就尽量不讲”。

3.践行新课标理念,教学目标设置立体化。新课程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4.教学设计合理,课堂节奏调控得当,在有限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通俗地讲,就是不要“拖堂”,“拖堂”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高导致的,再有就是教师观念陈旧,故意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自以为多花了时间,多讲了内容,效果就好。凡是出现“拖堂”现象的课,也是教师节奏与学生节奏不合拍的课,那这样的课肯定算不上好课。并且“拖堂”危害多多:下课铃响后,别的班级的打闹声、喧哗声令人心烦,学生根本就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有时强迫自己听讲,老师在此期间讲的东西都成了“耳边风”,反而使学生在学习上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连续的上课,眼、脑等发胀、疲倦影响下堂课的效果,对经常拖堂的老师,上他的课时总好像有一种负担,部分学生会因此而讨厌这门学科,拖堂后,总是认为下课时间没有休息,心里总有一丝不快,甚至对拖堂老师产生反感情绪。

5.关注学生课堂感受,善于调动学生积极的课堂情绪。学生的课堂情绪问题,其实也是注意力的问题。不同的情绪状态或激奋水平会对课堂注意力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影响到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所以说,学生的课堂感受,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选择教法和学法,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艺术,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成就意识和课堂竞争意识;同时要注意个人形象和精神状态。

上一篇:浅谈转变初中英语教学低效性的几种做法 下一篇:善用历史材料,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