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项目课程与核心素养

时间:2022-10-24 03:53:48

统整项目课程与核心素养

最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北京师范大学正式,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开始与国际接轨,从双基教育、三维目标向“素养”聚焦,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目前我们首要思考的话题。很赞同北京大学尚俊杰教授提出的“教育流程再造”,他指出,在移动互联时代教育流程再造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学习方式再造、组织管理再造。纵观我国的教育史,基于文本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主流形态。师生在文本中思考、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脱离真实世界的纸上谈兵式学习,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是线性的,按照“教学目标―课堂达成―作业(测试)评价”的流程来组织教学,主要聚焦知识传授,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性知识。这种以试卷考试为核心的终结性评价已经严重禁锢了中国孩子的思维,扼杀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目前这种学习模式依然稳如磐石。十年的新课程改革,因重点聚焦在学习方式变革、师生角色改变,尤为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核心学科的课程形态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因此,要想“教育流程再造”,我们必须从课程重构开始,用“课程超越课堂”的视角,打破课程、教师、班级、时空边界,很自然地把学习者置于中心地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统整项目课程”是一个开放的课程系统,它改变了传统的线性的课程形态,以统整的方式,把课程、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统合起来,其核心是打破学科内容之间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学生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世界的学习主题,进行较长时期的基于现实生活的以学科联动为特征的开放性探究。学生很自然地被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在统整式的学习中会得到浸润式地培养。

在一年级下学期进行的绿色STEM统整项目课程――全球六大生态探索中,课程内容是从科学视角和人文视角了解沙漠、苔原、草原、海洋、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六大生态系统,以及六大生态系统所对应的世界文化。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例如,在探究“非洲草原”生态时,我们让孩子们通过多样化的主题阅读了解非洲草原的生态特点,在阅读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探索非洲草原的气候、地质、动物、植物等特点,通过探究的方式从科学的视角对非洲草原生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从人文的视角了解非洲草原生态里所蕴含的文化,如景点、种族、服装、节日、音乐等,并通过绘画、设计、小制作、写作、表演等多元方式理解生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的重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提供、学习路径引领、问题解决指导上,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在整个开放式的学习中“润物无声”地得到培养。

总之,统整项目课程改革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改革方向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致的。统整项目课程与传统课程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两种课程形态有效融合,以“混合学习”的方式让两种形态的课程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