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时间:2022-10-24 03:32:06

相信孩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曾经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听了特级教师贲友林上的“商不变的规律”一课,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合作的意识、学习的能力、交流的技巧让我感慨:南师附小的孩子非同一般!日前,我又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周卫东在我校上的“认识整万数”一课,我又感慨:我们的孩子,也行!

一、把学习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上课前一天,周老师就与任课教师联系,下发给学生一张“认识整万数”的小研究学习单,布置孩子预习并完成。我仔细研读这张小研究学习单,感觉设计非常巧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都包含其中。如,第一题是用画算珠的方法,在计数器上表示相应的数。三百、六千,学生能很快完成,二十万呢?孩子不得不思考,或尝试着画算珠,或去预习课本,或去请教……是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前小研究学习正满足了孩子的这种需求,孩子的学习已不再是从上课铃响开始。“我的方法是……”“我的理由是……”……这些语言让孩子在经历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再次整理,在观察、比较、尝试、分析、整理等一系列过程中,整万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等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完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通过一张小研究学习单,把学习还给孩子,课堂上才有可能生出很多精彩。

二、把课堂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课前谈话中,周老师就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你会举手吗?”“你会听别人讲话吗?”“你会欣赏别人吗?”“你会做小老师吗?”“把你方法介绍完后,要说‘谁来给我补充?’”……不一样的上课方式、交流形式一下子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周老师不仅要我们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还要会对别人的发言发表意见,为别人的精彩发言鼓掌!在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课堂上孩子们小手高举,各抒己见。在交流第二题“整万数的写法”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老师说:“谁来给我补充?”像接力棒那样,一个一个地传递下去。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思路清晰起来。我们一直注重课堂上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上课却东张西望,有气无力,一点也不领教师的“情”。听了周老师的课后,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孩子,让课堂变成孩子激扬生命的舞台,孩子一定行。

三、把时间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课堂中,学生在交流怎么写整万数这个环节时,一个女孩子上来交流,“我写整万数的方法是:万前面是多少,就先写出这个数,再在它的后面添0,一个0代表一个数位,一个0一个0地添就行了。”学生、老师都愣在那里,没有听明白。周老师没有急于让其他孩子发表意见,而是说:“儿童有自己的语言。你能结合八百万这个数把你的方法讲一下吗?”女孩说:“先写800,再在后面添一个0,变成四位数,就是八千,继续添0,一个0代表一个数位,就写成八万、八十万,最后就写成八百万了。”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小女孩创造了她理解的写整万数的方法。把时间还给学生,耐心听学生讲完是多么重要。

四、把发展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周老师的课堂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源于一个叫“冯博士”的学生。在交流用计数器表示“二十万”时,周老师请冯博士带上他的小研究上台。冯博士说:“我先在万位画了20颗珠子,表示20万。后来想到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又在万位前面添上了计数单位十万,擦掉了万位上的18颗珠子,留下了2颗。可是,我忘了把这两颗珠子放到万位上去了。”周老师说:“万位上的20颗珠子能表示20万吗?”“如果你没有擦掉这些珠子,将是课堂上最大的亮点,掌声送给你。”其实,课堂上最大的亮点不仅在冯博士那个擦掉的创造,而在于周老师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周老师看中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研究的过程。他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了这个错误的资源,巧妙地沟通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和原有计数单位“万”之间的联系。“哪位小老师第一个勇敢地上来?”“对的怎么不讲啊?”“掌声有请!”“掌声送给你!”“你真有研究的意识!”“你真了不起!”这样的激励语比比皆是。这样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发展还给了孩子,孩子就一定能行。

虽然我们的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课,他们的小研究、他们的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推荐的题目等还很稚嫩,还不能和南师附小的孩子相提并论,但他们的表现让我明白:相信孩子,孩子就能行。这节课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精致的课件,一切都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驾驭也化作了旁白。一张小小的学习单,让老师智慧地后退,将学生巧妙地推向前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享受着成长的快乐。在这样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上,孩子怎能不行呢?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

上一篇:以期望的目光看待每一棵树 下一篇:立足学生成才让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