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

时间:2022-10-24 03:15:00

浅议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

摘要: 班级文化是本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教师应通过规范班级制度文化、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培植班级精神文化等途径,构建并加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有利环境,营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班级文化创建和谐“精神家园”

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还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是指本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层方面,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和班训、出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制度层方面,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和各种奖罚制度等;精神层方面,如班级目标、班级风气等。下面我就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略谈几点体会。

一、规范班级的制度文化

建设班级文化需要制度保障,否则,整个班级就没有约束,如一盘散沙。

1.组建班委会。

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民主竞选制和平等轮任制。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班委会成员由班长提名,全体同学表决通过,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互相监督管理体制,同学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能加大班级工作的透明度,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

2.共同制订班规班纪。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全班同学共同协商制订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订班规班纪,有利于他们自觉执行,也有利于培养“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的现代中学生。

(1)制订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商定班长、团支部书记、班委具体成员及课代表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等。

(2)制订班级公约。建立班级公约可以对班级每位学生的行为予以规范。

(3)制订各种常规。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等。

(4)制订其他制度。如考勤制度、班费制度等。

由于班级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生成的,因此这种制度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二、丰富班级的物质文化

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外部显性的文化环境。这个文化环境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教学的主旨。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室,应当是窗明几净,桌椅整洁有序,舒适、文明的学习环境。

1.教室的整洁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干净的教室不是靠打扫的,而是靠保持的。因而每个学生都要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教室的布置要有特色。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从而创造出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例如,可以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贴上一些激励人奋进的名人字画、人物肖像等;把教室的四角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活动场;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张贴班级的座右铭,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或其它警句、格言等;黑板报由学生自行参与设计,并定期更换;在黑板的两侧贴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同时,教室的布置应当和谐统一,如以热爱自然为主题,可以按照四季的变化来布置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三、培植班级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识谈吐、价值观、精神面貌等直接反映出班级管理理念,直接反映精神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所以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班集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班级工作中,如何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呢?

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班主任在带领学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介,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来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例如,利用心理强化手段来引导正确思想的形成等。

2.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例如,开学初,笔者给所带班级提出了一个口号:追求一种理念,追求一种过程,保持永恒而纯洁的友谊。于是师生们把班级变成了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形成优良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的“软文化”,它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制度,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各种错误的行为;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使人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建设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做到:①要使全班学生明确目标,即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班风。让学生讨论班风的内涵,这一内涵可以用班训的形式表现出来。②正确的舆论是优良班风的基础。它能使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而不好的舆论会使班级中的正气受挫,歪风盛行。因此,班主任要驱邪扶正,大力表扬先进,弘扬正气;严肃批评不良行为,坚决制止歪风邪气的滋生和蔓延。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活动,是师生对共同“精神家园”的一种经营,这种经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班级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学生一旦置身于班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化的水平。

上一篇:浅析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运作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