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之丰,不如养之薄

时间:2022-10-24 03:03:59

子曰:“百善孝为先。”佛曰:“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老曰:“六亲不和,有孝慈。”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但无论哪一个思想体系,孝都是一个重要范畴。

2014年春节晚会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引发了千千万万人心灵极大的颤动。父母把一生的时间贡献给子女,而子女的时间都去哪了?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经不起太多的等待,同样孝道经不起太多的徘徊。

欧阳修有句名言:“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安葬父母再厚重,祭祀的贡品再丰厚,也不如趁其有生之年,尽自己哪怕一丁点微薄的奉养义务,欧阳修又言:“养不必丰,在于孝。”在物质充足的今天,养之丰又有何难?但是孝呢?在我看来,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善待亲人,及时行孝。

生活中遇到这样一行人,总说等有钱了,要大把大把的塞给父母。等有时间了,带着父母去世界各地旅游……可是,等你把钱挣到手了,父母的牙还啃得动大鱼大肉吗?等你有了时间,他们还上得去飞机吗?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孝顺父母要及时,不要等到父母百年之后,你才幡然醒悟,你已错过太多。苏格拉底说:“要用希望孩子对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望你不要让父母晚年还要面对子女“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空寂落寞。

“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需当孝父母”孝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虞舜孝感动天,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等一个个孝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尽孝要及时,一颗孝心也只是平平常常,很多时候在子女眼中根本无关紧要的细节,在父母心里都可以掀起惊天波澜。所以,哪怕是帮母亲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父亲捶捶腰揉揉肩,父母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句闲聊,一顿晚餐,一次出游……只要我们有心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可以传递我们的爱。

中国人自古就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何况父母之恩,即使以高山大海喻之亦不为过。台湾有“三代碗”的故事,所谓“记得当初我B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由他饿,莫叫孙儿饿我儿。”莫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孝的的天平上,豪宅与土房,美味与粗茶,锦衣与旧袄,在父母的眼中,都是等值的。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尽孝要及时。关心你的父母,关怀他们的起居,关注他们的冷暖,这就是孝,这就是做子女的责任。

愿你在父母的有生之年,以你的绵薄之力,尽一份安逸美好的孝心。

(指导教师 黄福清)

上一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下一篇:浅析刘翔的成功对我国青少年跨栏训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