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话轮创编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10-24 02:54:45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话轮创编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对话教学便是实现交际功能的有效教学形式之一。对话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获得新的语用语境,实现新的交际功能。"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结合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中的交际教学法指导下小学英语会话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提出了对话教学中综合语用话轮的创编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话轮创编;语言情境;话轮辅助语;综合语用话轮中图分类号:G63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20-011.现状分析及课标要求

课堂观察表明,我国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普遍不够高。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满足于学生能读会说教材内对话内容为目的,不能将对话引入深入,进入深层次交际,因交际的完整性得不到实现,交际的深度达不到要求,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高质量的培养。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各种语言知识的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 的能力服务(教学建议二),即语言知识教学应该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2.对话教学中语用话轮

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交际活动,在对话中不断地感受、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所谓话轮,是会话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日常对话的基本结构,是交流得以持续进行的语言范围和自然交流的内容框架。正如萨克期(H.soaks)等指出,人们的交谈特点是轮流说话,一次会话至少由两个话轮(turn)组成;A先说,停下来后,B在接着说。任务后的综合语用话轮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运用外语会话的能力是外语的话语能力的核心。

3.综合语用话轮创编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一:情境不真实贴切,任务不突出,生硬对话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是自然而生成的交流。脱离了情境,对话交际也就失去其意义。波兰的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i最早提出了语境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观察到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能读会说教材内对话内容为目的,让学生生硬地用本课的重点目标语句来问答,对话的情境不贴切,任务无意义、不真实,不能引起说的欲望,学生的对话产生得牵强、机械、枯燥!如,在PEP6 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 A Let's talk中,本课的语言功能是让学生学会用"What's the monkey doing? It's jumping/running...."询问并回答动物正在做的动作。教师在教授这一课中,最后的综合语用任务是让学生互问动物正在做的动作。课件中呈现一幅动物园中很多动物在做动作的图画,让学生用"What's ....doing? It's ...."来相互问答。笔者观察到课堂中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活动,问答的兴趣较低,机械问答。这样的话轮情境不贴切且没有信息差,所创设的任务不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失去了思维理解和体验的一个过程。

建议一:融入真实的语言情境,以生活化的任务为驱动。

人类学家马林斯诺指出:"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词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对话更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而生成,语言的情境是对话的源头,是激发人产生对话的初始动力。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抓住对话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并提出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以任务为驱动,这是对话产生的结构框架。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的语境是动物园正在举行运动会(多媒体呈现运动会场面的动画及背景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动物运动会中。教师介绍一只盲松鼠也正在听运动会,她看不到,只能问身边的小动物那些运动员正在做的事情、动作。教师提出的任务是当盲松鼠的运动会解说员。在此情境及任务下,同学们分小组来语用本课的知识。一个人当盲松鼠,其他三人当她的运动会解说员,话轮框架应运而生:

Blind squirrel: Hey, what's the monkey doing?

A: It's jumping.

Blind squirrel: Cool! And what's the rabbit doing?

B: It's running.

Blind squirrel: Wow. What's the ... doing?

C:It's....

Blind squirrel: Great! And the kangaroo?

A: ......

在建构主义思想的引导下,此话轮是通过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此情境中的对话是自然,让学生有言可语;以生活化、真实性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又言又语的兴奋剂,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将语言体系和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感悟对话,习得语言。越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学生越是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对话学习。

问题二:只有重点句,目标语句。

通常教师在备课是,最先把握的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目标语句是什么?以致其眼中只围绕着重点句型转,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完全是当堂所学的教材文本,既缺少与旧知融会贯通,又缺少了对新内容的创造性运用。如在PEP3 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 A Let's talk中,本课的语言功能是学生学会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 "来询问他人喜欢的食物,并用" I'd like ..."来回答及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去餐厅点餐,最后的综合语用任务是点餐大调查,了解朋友们喜欢的食物。教师创编的话轮是:

A: What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 What would you like?

A: I'd like ....

Food

NamericebeefvegetablesfishmilkeggNina√√本课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设置点餐大调查的任务能很好的让学生语用本课的知识。但是综合语用任务中,教师所创设的话轮只有孤立的两句目标语,不符合日常生活中对话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形成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的思维能力。

建议二:添加话轮辅助语,让话轮更丰满、有韵味。

话轮辅助语犹如对话教学中的"油"! 在创编话轮时,基于教学目标,在真实语言情境的前提下,及生活化的任务驱动下,添加对话辅助语就好比让话轮有了油能自由地转的起来,让学生展开自然、生动的对话。比如在这一课中,可以添加"Cool!" "Great!" "Fish is yummy!"等话轮辅助语,让对话生成得更自然、自由。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创编后的对话轮:

A: Sally, what would you like?

B: En...I'd like some noodles.

A: Oh, I don't like noodles./Me, too.

上一篇:浅谈农村中学高三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关于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