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24 02:54:08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也积极进行了角色的转换和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开放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能够有效地实现新课程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开放性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开放性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追求高效课堂,追求开放性课堂,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追求。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课上进行开放性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构建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语文课堂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伴随学生终身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项功能性与文化性相统一的学科,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小学学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项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语文课程又具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一线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应该是多元的,而且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要求。因此教师在构建开放性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把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放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开放性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开放性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语文开放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向课堂加入更多的有效元素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的课堂,单纯的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了。而且在当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量也比较大。传统的语文课堂仅仅是在讲解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加入丰富的元素。

首先,教师可以把生活经验加入课堂。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但是通过家庭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介,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加入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构建开放性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必然途径之一。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材料。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教师应该以语文课本为基础,适当地引入恰当的材料,使得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引入材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话,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实现。

(二)适当修改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的观念,我们意识到,课本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和学生应该立足于文本,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即生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但是作为文本的课本,其内容毕竟有限,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课本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高效的开放性课堂的构建。

例如,教师可以把部分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比如让学生把一些诗歌编成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排成话剧或者诗歌朗诵。开放性课堂要求我们充分地利用文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实践成效

(一)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学生学习语文不单单是为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更应该认识到,语文毕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代表着其语文素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同时开放性课堂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说,现在的学生都是比较怕写作文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文作文训练,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转变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知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也进行了一定的转换。首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开放性课堂的实现。其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者,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往往自己讲授知识,而较少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更没有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种意识,开放性语文课堂转变了教师这种意识。再次,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现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率。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是实现开放性课堂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其基本落实情况。最后,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魅力也会获得有效的提升。可以说教学魅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容易被直观发现的概念,其中包括许多因素,但是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成绩的提高上,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得到学生的真心欢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推行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是可行的,但是,这一实践仅仅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路要走,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此外,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学魅力等多方面因素也应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3.(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

上一篇:推进数学“四化” 实现“生活数学” 下一篇:小组合作比赛法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