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互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24 12:32:15

利用有效互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加大了互动的探究,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互动的低效现象仍大量存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的低效现象及成因分析

第一,教师对教材内容钻研不够深,理解不透彻,没有科学、合理地整合内容,没有因材施教,照本宣科或生搬硬套的现象经常发生。

第二,互动形式单调、呆板,不够多样化,难以吸引学生。

第三,部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差,课堂上出现学生没有围绕重点问题展开的研究和讨论,出现嘈杂、混乱、难以收拾的局面。

第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很随意,没有达到激发欲望、引导思考的作用。有的问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没有思考的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无实际作用;有的问题含有太多的提示,学生无需思考就可回答;有的问题教师问得多,学生说得少,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思考和提出见解,整节课都是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把内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障碍的体验,对知识内容印象不深,更不会运用。

第五,课堂气氛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平等。当学生的答案或思路与教师的要求有出入时,教师显得不耐烦,或露出失望的表情。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提心吊胆,心存畏惧,不敢畅所欲言,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步降低,甚至消失。

第六,随意互动,滥用合作学习。有时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却提出要小组讨论;有时一个必须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问题,却要小组讨论,忽略了个体思考的体验。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有形式无实质;合作交流的过程忽视了个体差异,部分弱势群体(学困生)成为少部分优秀生或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的陪衬。久而久之,学困生逐渐从被动、消极演变为丧失信心,学困生的面越来越大。

上一篇:德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下一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