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时空交错的当下

时间:2022-10-24 12:29:55

一朵花需要阳光和雨水共同滋长,方能绽放得如此美丽。同样地,我们眼中所落下的眼泪,也要与阳光的照射相融和,方能出现彩虹。这即是彩虹之所以成为彩虹的缘故――沾着泪水、和着阳光。从这个观点来看,香巴拉的哲学便是彩虹的哲学。

――秋阳创巴仁波切

也许您去过秋色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九寨沟,也许您去过那如梦如幻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也许您向往美丽而富饶的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许您憧憬过神秘而宏伟的埃及金字塔。但您是否尝试站在时间交错的点上,感受一种从未有过的壮美,一种充满西域苍茫的史诗般圣境,感悟那积淀了千年的文明横亘绵延。这里,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是一个伟大民族跨越数个世纪与自然融合相处的勇敢和顽强。而这一切,都被这里勤劳而善良的人们用他们的眼睛,用他们的双手,用他们虔诚的心描绘进了“热贡的唐卡”中,也许这便是藏族先民们所吟诵的“香巴拉的坛城”。

众所周知,在号称“大美青海”的世界屋脊的这块土地上,几亿年前,曾经是一片大海,由于时代的变迁,地壳的变化,这里形成了一片世界屋脊的高原。当干燥的风伴随着高原上的黄褐色的细沙,从赤脚上流淌。一望无垠的高原,波浪般逶迤千里。车沿着一道既有的车辙行驶,窗外是疾速后退的荒蛮。我的面容沉浸在车窗外时隐时现,很奇怪的一种感觉从眼底汩汩而升,渐至湮没了时空。

“热贡”即藏语对同仁地区的称谓,意为“金色的谷地”。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绘画艺术是文化的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早在公元9世纪,伴随着藏传佛教在青海的传播,以唐卡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就在青海大地上竞相争艳。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成了青海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藏娘艺术等代表性品类。尤令世人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唐卡艺术,其在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画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可以这么说,藏区大部分寺院的壁画、堆绣、雕塑均出自热贡艺术人之手。热贡地区至今仍保存着几座对热贡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藏传佛教寺院。14世纪初,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崛起,以隆务寺为代表的寺院在这一地区迅速发展。吾屯、年都乎、尕沙日、郭麻日和曲麻、夏卜浪等地的先民直接参与了寺院的工程修建和装饰加工。另外从内地迁来的屯垦兵士和各类工匠也参加了寺院的建筑、塑像、绘画、雕刻等各项劳作,因此,热贡艺术是以隆务寺为代表的藏族人民的智慧,并融入其他各民族艺术精华而形成的一种宗教艺术。

隆务寺是热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全称“隆务德钦琼科林”,意为“隆务大乐洲”。 在安多地区,其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

寺内现有大经堂、闻思院、密宗院、时轮院、妙善如意殿、千佛殿、普明文殊殿、弥勒殿、度母殿、铁剑马头明王殿等建筑。寺院建筑为藏汉合璧式,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中央大经堂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供奉着明朝皇帝赐赠的数十尊佛像。寺内还供奉有高 11 米的宗喀巴大师像,底座周长 36 米,通体贴金,上下周围镶嵌金玉宝石。寺内还藏有众多精美的造像、壁画、堆绣。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15日将该寺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世纪中叶以后,夏日仓一世派遣大弟子智噶额伦巴在吾屯村修建了两座寺庙。寺庙的僧人需要学习藏文、运算、绘画、雕塑等各类工艺技能,这两座寺庙实际上成了培养本地民族艺术人才的文化艺术学校。18世纪以后,大批热贡艺人的足迹遍布青海、、甘南、川西、新疆、内蒙古等地,有的还被邀请到印度、尼泊尔等国作画施艺。这些艺人所到之处均留下了大量精湛的壁画、雕塑作品。这一时期的热贡艺术发展、交流、提高很快,使热贡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自成一体,这一阶段的作品工艺细腻、色彩艳丽、内容丰富、装饰性极强。19世纪,热贡艺术发展极为兴盛,尤其是彩绘唐卡,笔法细腻、色彩绚丽、人物造型精确,采用大量的金、银、珊瑚、玛瑙、珍珠、藏红花等矿物质原料,使其作品富丽堂煌,恢弘博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我们到达隆务寺时,刚好是雨过天晴。

黄兰州气候相对温湿,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8%,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油松、云杉四季常青,不畏严寒,耐贫瘠,可在悬崖壁上扎根生长,挺拔秀丽;点缀在山坡岩下的山榆树形态优美潇洒。海堂花在沟沿溪边到处可见,为中国传统名花。花草灌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杜鹃、忍冬、金露梅、银露梅、小檗、锦鸡儿、旬子、蔷薇、沙棘、花揪及荷兰等数十种。每到六七月间,山坡上、谷底间山花烂漫,野草芥菲;9月金秋,霜叶鲜红,硕果累累,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林间草丛中经常出没珍禽异兽,如鹿、石羊、麝香、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夏季南来的布谷鸟等,花香鸟语,使人流连忘返。

当我们游走在隆务寺中,隆务寺的经堂、佛殿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丽,文物丰富。经堂内供奉明朝皇帝赏赐的释迦牟尼等塑像数十尊,造型精美,庄严肃穆。寺内还保存有宗喀巴大师法衣1件、有高11米的宗喀巴大师像,还有夏日仓一世至七世的衣钵,千万件法器,精美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及浩渤的佛教经卷典籍。据了解,隆务寺在一年之中有多次隆重的佛事活动,其中农历正月祈愿法会规模最大,有晒大佛、弥勒绕城等活动。隆务寺又是安多藏戏的发祥地,僧众们常有藏戏公演,使隆务镇附近村落一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隆务寺的法会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法会期间高原的帐篷多达两万多顶,形成了壮观而宏伟的帐篷城。每逢夜幕降临,帐篷城灯光一片,有如满天星斗落草原。白天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各服务设施、摊点达数百处,回返往复的大小车辆万台,整个时轮金刚大灌顶法会场地约10多公顷,象这样大规模的宗教活动,无论在青海、、还是在其他藏区,都是罕见的。在佛教中,“时轮”是指宇宙和生命在时间中的生灭规律和与此相应的修练方法及终极目的。它展示着一种天道、人道和佛道之间的神秘莫测的内在联系。时轮法据说最早由释迦牟尼创制的,其传承源远流长,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时轮的一代传人。其后,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克珠杰(第一世班禅)精心研修时轮法,著成了《时轮略续大疏》,并重新修定了时轮法。第七代时轮传承人是四世班禅大师,第二十四代传人是第九世班禅大师。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九世班禅在杭州和北京举行过两次规模宏大的时轮灌顶法会。而隆务寺现任寺主第八世夏日仓活佛已经传过近十次时轮金刚法会,参加的信众数十万人。

风雨后的隆务寺在和煦的阳光下,尤其显得清新庄重。在飘着淡淡酥油香的接待室,隆务寺寺主第八世夏日仓活佛接待了我们。

夏日仓活佛1979年10月23日出生在隆务镇,1991年9月15日被认定为第七世夏日仓活佛转世灵童,后师从久美腾确学习藏传佛教文化知识,先后在青海佛学院、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深造,系统学习了显宗、密宗的各类佛学经典。现任青海省同仁县政协副主席,青海省黄兰州人大副主任,青海省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在省内外信教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行善积德、乐善好施,尤其是隆务寺敬老院赡养孤寡老人的事迹在藏区广为流传。当我们表示对他的钦佩时,夏日仓活佛微笑着说:“国土净、众生安、天下平是佛心所愿。佛法教人正确认识人生和世事,正确对待自己和众生世界,培养美德和慈悲心,开发明察事物的真智和正确处世为人的方便智慧,达到利众和利己的目的。”窗外一声苍鹭划空的声音传来,我们怀着一颗莫名尊敬的心朝夏日仓活佛望去,在阳光下,他显得庄严而慈祥,在他的身后,是横亘数百年的穿檐斗拱,是辉煌的隆务大寺,是美丽的黄兰州,是“大美青海”,是横跨在天边的一道彩虹。当然,彩虹的那边,一定就是藏民族心中的圣洁之地――香巴拉。

隆务寺前的砾石“植被”里掺杂了很多的七彩石,它们静静地卧在高原上,不同于丹霞地貌里的彩石,神秘妖娆,美轮美奂,但给苍茫的原野添加了几许喜悦。恍惚间,赤脚站于砂岩上,砾石生烫,武威细沙如水的浪漫、青藏茶酒飘香的清幽、甘肃丹霞赤烈的妖娆都倏然消褪,心底越来越通透的感觉翻卷而来――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就这般孑然豪迈高亢、俯视千古的活着,行走时空交错的当下,当是一种何等快意的人生?!

上一篇:瑞雪罩京城 下一篇:巴黎直击 2011春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