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县大豆高产创建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方案

时间:2022-10-24 12:19:34

宽甸县大豆高产创建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方案

[摘 要]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概念的深入理解。农业种植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逐渐发展为绿色防控。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大豆高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大豆 高产 病虫害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62-01

大豆高产创建病虫草鼠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程采取“绿色防控”措施,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地下害虫防治

1.做好预报工作。认真做好虫口密度调查工作,掌握害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防治。

2.农业防治。结合春耕,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免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3.药剂处理土壤。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1kg左右撒施。

4.毒谷诱杀。25%辛硫磷微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中,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田间鼠害。

二、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

1.亩用辛硫磷100g,拌细土或粗砂30kg,混拌均匀,条施与作物根际,施后覆土,可防多种害虫。

2.对于取食叶片的金龟子、象甲类害虫,于早晨或傍晚取食活动期,用20%象甲净每亩50ml,兑水喷雾。

三、大豆蚜虫防治

1.及时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虫源。

2.用1.5g乐果粉剂或5%西维因粉2%扑灭威喷粉,每亩1.5―2kg..

3. 20%乐果乳油或5%灭蚜净乳油或5%辛硫磷乳油稀释1500~2000倍喷雾。

4.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喷雾。由于蚜虫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轮换使用。

四、大豆卷叶螟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治植株徒长。

2.人工捕杀。在害虫发生初期,查摘豆株上卷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或随手捏杀卷叶内的幼虫。

3.利用黑光灯。杀虫灯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当1~2%的大豆植株有卷叶危害状时(此时为卵孵化盛期)进行防治。可选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五、大豆食心虫防治

1.郁闭大豆田熏蒸防治成虫。方法如下: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0ml,取约为两节长的玉米秸秆或高粱秸秆30―50根,一端去皮吸药之后,将另一端插在豆田地上,可以采用每5垄插一行,相距4~5米插一根的方式,将吸药后的秸秆均匀插入大豆田内熏杀成虫。

2.因雨错过成虫防治适期,田间随闭条件差或下风头存在对有机磷农药敏感的作物(如高粱等),可防治幼虫。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5%三氟氯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式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对结荚部位喷雾。

六、大豆田除草技术

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大豆田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混发,可以选择乙草胺、都尔等与塞克、广灭灵、普施特、阔草清等混用。

2.苗后茎叶处理。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选用精禾草克、拿捕净、高效盖草能、威霜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选用苯达松、虎威、克莠灵、克阔乐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的大豆田,可以选择上述两类除草剂混用。施药时期应掌握在杂草基本出齐,禾本科杂草在2~4叶期,阔叶杂草在5~10厘米高进行。

七、田间鼠害防治

1.防治适期。4月下旬~5月中旬作物播种期和9月~10月作物成熟收获期。

2.防治药物及毒饵饵料。防治药物可选用溴敌隆、溴鼠灵、敌鼠钠盐原药或商品毒饵;毒饵饵料一般选择稻谷、玉米粒等。拌制毒饵时应根据区域特点添加适量鼠类喜吃的引诱食物。

3.防治方法

3.1 投饵法。农田采用控制毒饵覆盖面,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投饵实行少放多堆的原则,一般每5m一堆,每堆3~5g,每667m2投饵量150~200g;

3.2毒饵站灭鼠法。选用成品毒饵站或pvc管毒饵站等不同类型毒饵站,农田区按每667m2沿田埂或沟渠边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放置毒饵站一个,投放三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进行补充饵料,毒饵站可长期投放,重复使用。

参考文献

[1]吕国强,王志民. 夏大豆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科技,1991,03:19.

[2]赵玉林. 大豆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0:386+435.

上一篇:膜下滴灌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初中物理教材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