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式创新能走多远?

时间:2022-10-23 11:18:14

谷歌式创新能走多远?

自从去年乔布斯去世之后,人们一直在追问:苹果的创新还能走多远?谷歌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谷歌从来就不是依靠一个人的智慧和魅力来赢得市场的。但是,和苹果每一款产品都会举世瞩目的状况相比,谷歌每一款产品的时候,人们都会交相称赞,可很少会出现疯狂追随的场面。当然,这和二者的主要产品形态有关——苹果是做硬件的,而谷歌主要是做互联网和软件的。

谷歌创新的未来面临的是另一个问题:众多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产品耗费了谷歌公司过多的人力、财力,如果谷歌再继续这样走下去,是不是会陷入盈利能力过弱的泥潭?或者,如果谷歌只是广泛追求创新产品,一旦不成功便砍掉项目,会不会挫伤公司的创新动力?谷歌在未来是否会转型成为一个从软件到硬件都很强势的综合型创新公司?又或者,会不会因为公司过于庞大而失去了当前的小公司式的创新性格?

“散乱无序”的产品结构

读完本期的封面专题,也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所有这些谷歌的产品很难看出其内逻辑关系或外在关系。无论是谷歌地球、邮箱、社交、浏览器还是手机系统、无人驾驶、谷歌眼镜等,他们都好像是各自独立的。这和苹果不同,苹果的所有产品都有一个中心点把它们绑到一起。所以,谷歌产品结构给人的感觉就是散乱无章的。

仔细想来,这些产品之间好像真的没有什么联系。Chrome时,人们惊讶的发现,它不仅没有带Google工具栏,没有预置任何谷歌应用的链接,甚至不支持用Gmail发送网页和实时取词翻译,也无法用谷歌笔记本记录网页,而所有这些在其他浏览器里都可以做到。其实施密特早先也反对Chrome和Chrome OS项目,这使它们看上去更不像是谷歌经过深思熟虑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而这些只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产品早已经被关闭,或者从来就没能被过。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些被谷歌关闭的产品,比如Wave、Buzz等,还有很多我们没提到的。去年9月,谷歌就一次性关闭了包括社交搜索、桌面软件和网页安全等多个领域在内的10项服务。

谷歌还关闭以下一些项目:

Google Pack,一个可供下载的软件工具集合;Google Image Labeler,用户可以用它标记图片,改善谷歌图片搜索结果;Google Notebook,使用户可以将经过缩减的URL与个人笔记结合起来;网络内容评价应用Sidewiki;搜索结果定制工具Subscribed Links;Google Maps API for Flash,方便 ActionScript开发者将谷歌地图整合到自己的应用中。

可以看出,谷歌散乱无序的产品结构是为了在以后从中筛选更合适、更有意义的产品。当然,这也和去年1月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接替埃里克·施密特,成为谷歌新任CEO以来一直致力于精简公司运营、退出细分业务、专注于最重要的领域有关。

员工自发创新机制

谷歌之所以有那么多杂乱无章的项目,也和这个公司对待创新的态度有关。不同于一般公司的以公司为核心,谷歌的员工有很大的自由性,他们不但可以享受几乎全世界最好的员工福利,还可以不考虑公司的业务去自己创新。

每个谷歌工程师可以把20%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重要的是,20%工作与常规任务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谷歌的许多产品,最初便是从这20%中萌生,当然,更多的项目还停留在实验室里或者已经夭折;这一模式的精髓并不在于20%的自由时间,而在于20%自发项目向正式项目发展和筛选的机制;一位工程师在构思了一个想法、并作出了初步尝试之后,常常需要建立更大的团队、获取更多的资源,来推进项目,按通常做法,这时候他就要写报告去说服上级部门,如果得到支持,计划部门会帮他拟订开发计划、调配资源、建立团队;谷歌最大的改变是在这一环节,20%项目的发起者需要说服的不是上级,而是他的同事和用户。

著名的Google News其实是源自一位工程师的“灵机一动”:他希望看到最热门的新闻,但又不满意门户网站编辑的筛选结果,于是就亲自动手,实现了一个由软件自动编选、排序的“新闻中心”。这种创新加上实干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了谷歌公司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思考方式。公司最顶尖的编程高手Jeff Dean曾发明过一种先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一个程序员在几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一个团队做几个月的项目。他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计算机语言,可以让程序员同时在上万台机器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极为复杂的计算任务。

甚至,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也不会忘记发明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来为工作增添些乐趣。有据说拉里·佩奇曾自己动手,将装有自己开发的测试程序的笔记本电脑安装在可以遥控的玩具车上,然后蹲在地上,指挥着自己的测试车跑遍公司的各个角落——其目的竟然是为了测试公司内部的无线网性能。

正是这种员工自发的创新机制,保证了谷歌随时可以有最新的创新血液。而员工各自为政的创新体系也避免了遭遇大公司式的创新瓶颈。

不以利润为出发点

企业都是要赚钱的,谷歌也不例外。事实上,谷歌确实很有钱,也很赚钱,可它同时还有那么多看上去并不赚钱的项目,比如图书馆项目、浏览器项目等。

我们也可以看到,谷歌也在鼓励员工进行一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创新。这些看上去不盈利又和主业务关系不大的创新恰恰是谷歌的高明之处。无论是图书馆还是浏览器,其实都是谷歌大战略的一部分:浏览器占据了网络搜索的上游;图书馆抓住了网络搜索的内容下游。

当然,不以利润考核员工的创新更能激发出员工的创新热情。无数的创新项目中必然会有一个合适的拿来盈利。

谷歌看上去是一个“不靠谱”的公司,而事实上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大、更可持续的创新环境。所以,谷歌会比其他类似的公司更有前景。因为,创新已经不是谷歌用来表演或赚钱的工具,创新已经融入到这家公司的血液中,成为谷歌的行为标准。

上一篇:走不完屯溪老街,读不尽千年风情 下一篇:舌尖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