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习惯了幸福

时间:2022-10-23 10:47:09

我曾应邀到石河子大学讲学。新疆,是我的故乡,石河子却并不熟悉。在短暂的接触中,深深地喜欢上这座城市,因为这是一座被爱浸润的城市,石河子人比大都市人更幸福地生活着。

在石河子大学校园,我看到树荫下有多个卖西瓜的摊位,旁边有几排桌椅,总是坐满了人。瓜摊边有一个大水缸,里面泡满了西瓜。不时会有人走过来捞起一个买了吃,卖瓜人又“扑通”丢进一个大瓜。

我正看得出神,听到两个女生和卖瓜人对话:

“你帮我们挑一个瓜吧!我们要带回宿舍吃。”

“好嘞!”卖瓜人是个帅气的小伙子。

付好钱,女生又说:“这个瓜肯定是好瓜吗?”

小伙子说:“我挑的肯定好。”

“那……帮我们杀开吧!我们一人一半抱回去。”这里的人从来都是说“杀瓜”、“宰瓜”,似乎切个瓜也要有当屠夫的勇气,因为瓜很大很重。

小伙子拿刀“喀嚓”一下把它切开。

“啊!怎么会有一道白的?”一个女孩叫起来。瓜瓤是红的,瓜子是黑的,有一道白边,但不明显,按上海的标准,这绝对是熟瓜。

“这算我的!”小伙子把瓜一放,重新挑了个大西瓜,称也不称,就去找刀,要把它杀掉。这个瓜看上去绝对不比刚才那个小。

“干吗又宰一只瓜啊?还没有称过啊!”老板拎着刀走过来说。“她们嫌瓜不好,我换一只。”

老板瞄了一眼已切开的瓜。我开始担心,生怕老板发威,说小女生故意生事,连带把伙计骂一顿。

“你怎么连瓜都不会挑?”老板善意地嘲讽着,顺手把刀递给他,转身接待顾客去了。这次切开,西瓜是红红的瓤、黑黑的子,熟得恰到好处。

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这样的瓜,在上海绝对不可能退掉,顾客不知要费多少口舌才可以便宜点买回去,旁边不知会围多少人看“吵相骂”(吵架)。

这个伙计二话不说就重新切开一只,没称,对这个举动,老板没有骂,也没有要求一定按实际份量收钱。看样子,这是常规做法。他们怎么可以这么慷慨呢?我无法想象消费者会被这样善意地对待。当卖瓜人和买瓜人都满脸幸福时,我一脸羡慕。

这个城市让人觉得温暖,当地人的待客之道更让我体验到夏天般的热情。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离石河子有100多公里。在上海,往往会请客人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了当地再叫出租车,客气一点,会安排专车来接。石河子大学不仅派车来接,系领导也到机场来接。后来得知,这不是对我的特例,所有受邀的专家他们都会亲自接机。

在饭店门口的瓜摊上,主任买了一个西瓜、一个哈密瓜,让摊主切好端上来。到了宾馆,主任送我到房间,看什么都安顿好了才走。过了几分钟,服务员送来了水果。此后,每天都有两至三次的水果送来。

晚上接风,学院的全体领导给我们专家接风。结束后,一位专家提议说散步。学院领导马上让系领导陪同我们,并安排了车子在新广场等着接我们。

接下来每次讲座前,都会有人到宾馆里来接我们,尽管教学楼和宾馆近在咫尺。每次讲座后,都会有人送我们回宾馆。每次吃饭前,都会有人来叫我们。有天晚上我们专家自己结伴去音乐广场,半路上接到系领导电话,听说我们在去音乐广场的路上,马上说要来陪我们,我们说不用了,又说派车过来,我们说不用了。他还很过意不去。过意不去的是我们。很多年我没有体验过这样热情的招待了。难得的是,在变化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石河子人的热情保留下来,并且增加了细腻。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被这种热情打动,因为它付出的是真心,付出的是时间。

告别时,我感谢主办方的热情接待。主办方回答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新疆人、兵团人如果不相互帮助,就无法生存。不论是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你不知道,以前交通没这么发达时,任何一个人遇到问题,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帮助,都可能生死攸关。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习惯了这样做。”石河子人把上天给的广袤土地和恶劣自然环境,转化成帮助别人、爱别人的特性。

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是一种幸福。

上一篇:社区巴士,原先叫好,现在叫座 下一篇:优秀班级一定是有凝聚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