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IT指数风雨两年

时间:2022-10-23 10:21:50

周刊IT指数从推出到现在,两年已经过去。这两年,我们一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计算和观察着这个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选择的描述性指数。一方面我们不希望看到周刊IT指数与中国股市指数走势出现较大差异,尤其是不要与上证指数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着在整个大势不好的环境下,看见周刊IT指数能适度胜出上证指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从实际的数据记录里看到IT业的更多前景和信心。

如果将周刊IT指数与上证指数放到一起比较,可以发现,我们的想法以比较戏剧化的方式实现了。这也许能反映周刊IT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在这里,我们需要再次说明周刊IT指数的构成。周刊IT指数以“中国上市公司科技50强”为主要参照,但又不局限于该排行榜。作为记录和描述IT业现状和景气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IT指数成份股只选择所有已上市IT类A股公司(其中有些未能进入“50强”),从中选取20家,长期关注其动作、动态和动向,并保持对其行为的分析和判断。

周刊IT指数成份股的选择标准亦需重申。营收业绩、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诸如美誉度和产业代表性等也被列为重要条件。

同时,周刊IT指数的成份股每半年会调整一次,“科技50强”评选在一定程度上为调整提供了依据。我们将参考评选结果,对成份股作出尽可能更能描述IT业总体状况的调整。

与去年周刊IT指数大约一个年头之际的情形比较,我们发现,除了构成、选择和调整的一些标准没有变化,成份股在事实上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数据上的对比最能说明问题:在2004年这个时候,周刊IT指数的20家成份股中,有13家进入了“科技50强”,而今年进入“50强”的成份股数目则为10家。

这一变化并不能被简单解释为:去年进入“50强”的成份股企业在今年有3家落榜。事实上,有些去年未上榜的成份股公司今年进入“50强”,这意味着成份股中原先的“50强”企业在今年落榜的不止3家。另一方面,周刊IT指数的成份股企业总数在“50强”榜单中比重变小――从26%到20%――这也反映出一年来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在行业分布上更趋于均衡,出色的上市公司在IT行业里的集中度被一定程度地削弱。

在各种变化中,比较引人瞩目的一项出自大唐电信。此前我们曾指出,该公司去年没有进入“科技50强”排行榜,但为了跟踪3G的发展,周刊IT指数选取了该公司股票作为成份股。而大唐电信今年已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科技50强”,排名第34位。

周刊IT指数显然还蕴涵着更多微妙的变化,需要人们去发现。我们希望,随着这个指数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它反映的情况能越来越接近事实;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更积极地关注周刊IT指数。

上一篇:事件:数字电视终端标准/家电零售/闪联芯片 下一篇:从AOL的开放看即时通讯的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