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减减”中尽显个性教学

时间:2022-10-23 09:58:14

“加加减减”中尽显个性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潜心研究作业设计,从透视错例,放大过程,转换角色,夸张细节中,“二度”开发作业;从题组设计,提炼差异,纵向沟通,触摸变化中,研制主题作业;从自主预习,鼓励晋级,自主择题,尊重差异中,创设个性作业;从捕捉生成,巧设探索,着眼生活,操纵知识,构建经典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品质作业的过程中,喜欢数学,探索数学,享受数学。

关键词:作业设计;教学品质;自主探索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精心设计作业,让它既能达到巩固知识之目的,又能具有尊重差异、自主探索的时代气息,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实践中,我加深了作业的质,减少了作业的量,加大了自主作业的策略,减少了统一、枯燥的作业形式,着力提升作业的品质。

一、加深减宽,“二度”开发

作业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机械、重复的作业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作业设计要讲究“少”而“精”,让作业更高效。

1.透视错例,放大过程,收敛自如

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课堂上,当老师分析错例后,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懂了,我真的懂了。可是同样的错误以后照常出现,不断重复地练习也无济于事。多练不如精练,让学生透视错例,放大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引以为戒。对于出现的错题,笔者不是让学生自我反思为何出错,即避免学生用“粗心”“不认真”“计算错误”等理由来敷衍了事,而是通过帮助或指导后让学生完整、详细地分析原题,用具体的分析形式来促使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理解,更能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2.转换角色,夸张细节,互赢互利

当今天的作业为分析错题时,会出现部分学生因无错题而没有作业,那么这些同学就可以成为“老师”。让“老师”仔细聆听其他同学的分析过程,纠正每一个环节,夸张每一个细节。曾记得六年级上册,林同学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当老师帮助陈××一起研究“一段路,甲走完用7小时,乙用6小时,甲与乙的时间比是( ),速度比是( )。”我的思考是甲的时间是7小时,速度是■,乙的时间是6小时,速度是■,速度比是■比■,化简后是6比7。陈××说:听不懂,太嗦了,我们能不能说时间比是7比6,速度比就是相反7比6。举了许多例子此规律都成立,我们共同收获了更简单的方法。“今天我当老师”这一举措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充分肯定,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是防止学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更是给学困生一对一面对面辅导的机会,可谓是互赢

互利。

二、加集减散,研制主题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让学生在“题海战役”中获取高分,那就违背了课程教学理念,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零散的作业,适当增加主题式的作业。做作业时,让学生漫游在情境式的作业中,时常深思,时常喜悦,有种如痴如醉之感。

1.题组设计,提炼差异,引发深思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的几道题目编成一组,可以做情节上和结构上的变换,可以把同一结构的题目编成一组,可以按一题发展到多题的要求编成题组,还可以按互逆或转化的关系编成题组,作为家庭作业。

2.纵向设计,触摸变化,整合联系

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多维目标出发,教师要尊重教材精心编制的习题,研读习题,选择习题,系统整合,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与技能,还渗透了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六年级下册教学“圆柱的体积”之后,通过“刷”“切”“削”“捏”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出一系列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发思考,达到不管怎么变学生都可以得心应手,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加主减被,创设个性

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1.自主预习,鼓励晋级,亮出精彩

有人提出: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作为一线教师,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预习,也一直在实践着。原先,曾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看书后提出问题,据调查几乎所有学生只是翻阅课本根本没思考问题,有的甚至没有翻书;后来,调整了预习的要求,把预习的收获和问题写在数学练习本上;现在,每一个预习主题设计一张预习报告单,包括预习内容、我的收获和我的问题三个部分。设计合理的预习单,便于批改、便于展示、便于反馈,对于预习充分的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给予晋级。

2.自主择题,尊重差异,展示个性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我校数学组结合温州市立项课题《立足文本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每天精心设计一道思维冲浪,每周精心设计一张思维训练题,每学期举行一次思维对对碰活动。这些活动均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让学生自主择题,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展示个性。

四、加动减静,捕捉经典

布置的作业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布置的作业要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减少单一、枯燥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探起来,享受乐趣无穷的作业。

作业大多是预设的,当动态生成的作业生成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动力顿时高涨。

例如:五年级下册思维训练(十一)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12>( )>13。

解答时,学生可以把原来的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也可以把原来的两个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寻找两个分数之间的小数,再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还可以把原来的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子的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寻找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课堂上,有位学生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老师,秘密、秘密,都不用通分,也不要化成小数,只要把原来分数的分子相加1+1=2,把原来分数的分母相加2+3=5,产生的新分数■就比大的要小,比小的要大。”“啊,这种方法我也没想到?这太值得研究了。”老师夸张的语气给了学生研究的无限兴趣。动态的探究性作业,让小数学家查阅资料,向家长请教,纷纷写出自己的收获。其中,蔡××同学把研究“求介于两个分数之间分数的新方法”写成数学小论文,并在温州市获奖。从此,这种“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相加,得到新的分数”便能轻松地解决两个分数之间分数的新方法备受同学的欢迎。

总之,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水平的高低也是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高效的作业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努力为学生打造品质作业,使数学教学工作朝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宋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J].考试周刊,2011(33).

[2]高桂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索[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7).

[3]林培川.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发展,2011(6):132.

(作者单位 浙江省瑞安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下一篇:深入挖掘情感因子,利用感性的力量提高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