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江独钓”之我见

时间:2022-10-23 09:39:19

贵刊今年一期的《一条鱼的‘石门事件’》一文中反映的问题,涉及到当今奇石小品组合创作中的主题、意境展现,作品优劣评价等重要问题,很有代表意义。从文中看,小品组合“寒江独钓”的作者张志平先生最早拿出参赛的作品中没有鱼。也没有鱼篓,后来又增加了鱼篓,在第二年的评比中获得了银奖,作者不太服气,有的评委便说,应配上一条鱼才更好,作者便恍然大悟;配上鱼后,观者纷纷赞成。

真的是这样吗?笔者不敢苟同。一般来讲,一个小品组合是否立得住,要看素材是否全、是否象形,而一个作品在立得住的基础上,评价它是否组合得妙,立意准,意境高,这就不在于相关素材的齐全程度,而主要看是否契合主题(名称)。张先生把他的作品起名“寒江独钓”,取意于唐代柳宗元的名作《江雪》之诗意,这就要看作品是否扣住诗的主题――“寒江独钓”

按照这个标准,我认为,这个作品不缺鱼篓,更不缺鱼,那缺不缺素材呢?我以为说不缺也可以,那个第一稿。叫它“寒江独钓”,也勉强立得住。要说缺,还真缺东西,缺的是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江雪”这种特定环境及氛围的表现,离开这种特定的环境及氛围,诗中“孤舟”、“独钓”的点睛笔意,便难以显现,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太难,比如,把底盘改用一块白色的戈壁石,或旁边再加一点表现雪天的其他素材,氛围与渔翁的相互衬托的效果就出来了。如果我们不去注意这主要因素。反而仅从一个“钓”字出发考虑问题,又是加鱼篓,又是加鱼,钓鱼的因素倒是全了,而《江雪》中“寒江独钓”的意境却大大地冲淡了,这个小品组合也只好改名了,叫“独钓”或“钓趣”等等。意犹未尽,就此赋诗一首。

原本无它胜有它

――读《中华奇石》《一条鱼的‘石门事件’》有感

赏石最重意境佳,

岂必求全添鱼娃,

一僧担水寓“古寺”(注1),

蜜蜂追香蕴“踏花”(注2)。

看似组合瑜有瑕,

素材随题可减加,

“江雪”诗意非钓“鱼”(注3),

原本无它胜有它。

注1、注2:指的是中国画写意和含蓄手法的两个著名的故事“深山藏古寺”和“踏花归来马蹄香”。

注3:《江雪》是宋代柳宗元的名作,其深刻含义在于用“独钓寒江雪”来形容诗人改革遭贬后的心境,这时如出现一条鱼,则意境与诗意大相径庭,岂非画蛇添足?

大连石友李光

上一篇:李渔《闲情偶寄》与园石 下一篇:河北奇石之滦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