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石花莲研究磨论

时间:2022-09-25 06:10:19

玫瑰石花莲研究磨论

笔者有次从石友处购得俩石胚半成品,经打磨后觉得不满意。又请另一位师父研磨,经第二位师父打磨后,不消半日,其细腻度、亮度、色彩度、景致、整体美感度就完全不同了。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同样是打磨,其结果竟有如此的天差地别。我对第二位打磨师父直呼“不可思议”,称应颁发最佳磨工奖――金石奖给他。于是,如何使一粒玫瑰原石磨成更漂亮的作品,这个问题就常萦绕我心。借着假日,造访本地数位磨工达人,亲身请益。

兹将我所见所闻,很粗浅的与石友分享,或有助于赏石或磨功,所谓“精益求精。学无止境”也。

一、轻揭面纱

1.看纹路,初断好坏:一个有经验的磨工,经过对百粒原石的琢磨,累积了无数经验,它能见石之三分,如伯乐相马挑出好石,先立不败之地,再揭其面纱。

2.瓷找有利的面处理:在平整及条件好的一面采取“中路轻扫”原则。木瓜溪玛瑙质或上下黑猴的避免先开边,其它依经验、依实物而定。

3.半磨或全磨:依石品,可全磨、可半磨。只一面强,另一面保留原始味道也行,或两面磨出以见其真貌。

二、抓其优点,避其缺点,将缺点化成优点

1.磨哥后。以广角度审之:上下左右看――找景物,取最佳面当主面。

2.石之外彤和内物撕合餐参:要诀在于先抓景、抓色,再抓形,顺势、得势――求天地稳固平衡外,得留意走势、布局、优缺、构图。

3保留僦势,去其劣势,石之优势在景、在红、在彩、在石形得体。将最不需要的去除――如黑太多则去之、量形无助也去之;该缩则缩,当宽则宽;该留则留,当去则去。宁求美,勿求大。

4.深磨或深磨;有时是避其缺寻其优;浅磨有时是留其优避其缺,但看石品实物。总之,该不磨则不磨。不要无故去掀缺点,也不要误砍优点

三、考虑石质、特色,以恰当的磨技增其亮度与绝度

1.魔石时,应同时处理石原的撞两手受伤:玫瑰石缘于不同矿物的结合,硬度不同,受撞力也不同(伤痕深浅不一),致使折色角度不同;故即使同一面同一质红,它红的透亮彩度反映也会不一样,最后影响其整体的透亮彩度。所以,一定要将原有撞击受伤点面处理好,它的透明度才不会受限(只是工序较繁琐,至于如何处理涉及专业。暂略)。

2.磨王绷喊化,将新磨蒗磨除:原则上,磨到水磨片细腻度1000时,其透明度就会出来,但在前面30―150―300―500―800的水磨过程中,要将所有磨痕处理得完美无瑕。

3.000以上再做镜面化及增艳处理:玻璃质、玉化质或色彩强的就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石质不佳的如果做细,缺点反而被强化;石质佳的会加分,其彩度、艳度、深层色度会完全展现(增艳的方法,除透过磨工增进石之明度外,另有技巧因涉及专业,暂略)。

4允许细微修饰:披胶增固、补凹粒、细缝,截断黑线……

5放、干,观:初磨――水磨(30―150―披胶一300―500)等程序马虎不得,观察磨作缺失(去雾化)与思考石之内涵的调整,待整个磨工结束后,作抛光处理(能产生强烈的亮感和折射)。所谓“放”就是边磨边思考,难的作品有时放置几日;“干”――湿度温度的掌控;“观”――观察其缺失及改造空间。

四、烤漆与配合

烤漆算是制作成品的最后步骤,可使成品较不易再氧化。石品完工后,需配台。

配台需考虑比例、宽厚、款式、色调的得当,台座配得好就增色;配得不好则减分,但总体以不花俏为原则。而作品在完成欣赏一段时间后。或许可做第二次处理,让它更完善。

诸君,石不易得,好石更不亦得。如何将好石做成上等娇品,更是有一番功夫在里面。好石若能遇明师雕琢,必然成材。假设:五个师父同时给同条件的石头,恐做出五种不同的结果来。上天赏赐花莲人玫瑰宝物,我们怎能不用心对待这些宝物呢?万一遇着惰师。岂不暴殄天物?有些石头看起来条件不好,乍看是没有用的石头,一经明师的巧艺,可以发挥石头最佳的美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好的磨工是用生命,是用一分对美的坚持去做的,这是一份“尊敬天地、赞美天地”的契心,那份执着、那份用心,值得我们敬仰。当我们听到有些磨工师父呕心沥血之下,常患宿疾,手不能举、腰不能弯,忍痛负重,对我们这些猎物秃鹰的轻狂,又是多么令人汗颜啊!

“天地宝物,不容糟蹋,用心对待”,这是那位师父的箴言。佛教说:“礼敬诸佛”,人是佛,石亦佛,本此初心善念为之。我从那位师父的身上学得了一丝敬意,对生命万物的敬意。如此才算是真爱石头。(原来真爱石头和执着石头是有不同的,真爱含有敬意。而执着仅是粗暴的拥有。)

笔末,感谢这些磨工师父的指导,让我体验“礼敬诸佛”的深意。天地间真是无处不藏“机”,它会适时的教导我们,教导我们什么是正确的生命态度?我们从石头中发现了其中的奥妙――生活的智慧、取舍,生命的美。花莲人,何其有幸?

上一篇:论图纹石的形式美 下一篇:老石种发力:漳州九龙璧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