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

时间:2022-10-23 09:36:30

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诊治一般不难。但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特别是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治疗意见尚存在分歧。本文对我院外科自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到穿孔性阑尾炎早期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穿孔行阑尾炎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5岁。发病时间12h者1例,1-3d者21例,3―10d者6例,11d者2例。临床表现中转移性右下腹痛18例,占60%,全腹持续性疼痛5例,占17%,下腹部持续性疼痛7例,占23%,伴发热11例,占37%,恶心、呕吐19例,占63%,伴腹泻5例,占17%。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0―20×109/L者19例,占63%,>20×109/L者4例,占13%,正常者为7例,占23%。17例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占57%,最小2.0×1.0cm,最大11.0×6.7cm,均诊断为阑尾穿孔、阑尾周围脓肿,5例未发现异常,占17%,8例未行B超检查,占27%。16例行X线检查(腹部X线平片),占53%,10例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征象,占33%,6例未发现异常,占20%。术前诊断17例为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占57%,13例为阑尾穿孔、阑尾周围脓肿,占43%,其中伴腹腔脓肿2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感染性休克3例。

1.2方法

1.2.1手术切口选择18例取麦氏切口,12例行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

1.2.2阑尾处理方式术中探查情况12例阑尾末端穿孔,6例阑尾基底部穿孔,5例阑尾中段穿孔,4例仅留残端约0、5cm,3例未找到阑尾;腹腔脓液量在30―2500之间,平均463ml;27例常规处理阑尾,3例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其中1例术后5天发现盲肠瘘,3个月后行盲肠瘘修补术,术后痊愈出院。

1.2.3腹腔脓液处理方式18例冲洗腹腔,其中用甲硝唑+生理盐水7例,11例仅用生理盐水冲洗,12例未冲洗腹腔,用纱布拭净腹腔脓液。14例放置2根引流管,12例放置1根引流管,4例未放置引流。

2.结果

30例均早期行手术治疗,常规处理阑尾的27例治愈,占90%,3例未找到阑尾术后随访仍有腹痛,占10%;其中肠瘘1例,占3%,切口感染2例,占7%;无死亡病例。

3.讨论

3.1手术方式选择

急性阑尾炎穿孔后的治疗尚存在一些意见分歧,穿孔性阑尾炎继发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早手术,但对穿孔时间较长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传统观念认为在急性期采用综合对症非手术治疗,待3个月后实行手术,切除阑尾,以防复发[1]。我科收治的阑尾穿孔30例手术病例中有13例合并阑尾周围脓肿,全部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本组体会到阑尾穿孔或并发阑尾周围脓肿应早期手术,理由:(1)手术弃除了感染源,使病情在短时间内痊愈;(2)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复发率很高[2];(3)部分病人保守治疗后并发机械性肠梗阻而必须剖腹手术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失去了一期手术的有效时机。对腹腔脏器广泛粘连、解剖关系不清,则不能勉强解剖以寻找及切除阑尾。手术方式可根据术中探查具体情况可定,阑尾切除为主要方式。本组27例行阑尾切除,占90%,对于阑尾未探查到找阑尾或已自截,回盲部水肿粘连严重,可行腹腔引流,本组有3例,占10%,如强行分离易造成副损伤如盲肠瘘。

3.2腹腔冲洗

穿孔性阑尾炎病人手术治疗中,冲洗腹腔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冲洗腹腔,本组的观点是应给予个体化综合处理,对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人,腹腔脓液较多,生命体征平稳,应彻底冲洗腹腔。如病人伴休克或术中血压不平稳,应吸净脓液,拭净腹腔,争取切除阑尾,放置腹腔引流后,尽早关腹。或仅吸净脓液,置引流管引流,待二期手术,本组3例仅放腹腔引流管,未行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穿孔已形成局限脓肿,应吸净脓液,尽可能切除阑尾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原则是:(1)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人,腹腔脓液多:(2)冲洗腹腔后,阑尾未找到或未切除:(3)阑尾切除后残端处理不可靠:(4)止血不彻底或渗出较多。

3.3阑尾残端处理

阑尾切除术残端可采用结扎+荷包包埋;结扎不需荷包,阑尾残端处置引流管,阑尾残端结扎+荷包包埋适用于阑尾根部回盲部组织水中轻,本组有27例,占90%;当回盲部肠壁水肿严重,组织脆时,可将阑尾根部结扎+缝扎,不需强求荷包包埋,如阑尾自截或阑尾周围脓肿致回盲部水肿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时,可于阑尾根部处放置引流管,待二期处理。

4.小结

阑尾穿孔手术原则是尽早手术治疗切除阑尾,清除腹腔脓液,积极控制感染和必要的营养支持,术中个体化处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春明.《外科学原理和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86.

[2]吴在德,吴肇汉.第7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2.

上一篇: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4例分析 下一篇:关于规范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