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的整合之道

时间:2022-10-23 09:16:20

提起云计算,在IT领域没听过这个词的人恐怕不多。作为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应用模式,云计算最为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现了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

相比较云计算这个大概念,OpenStack项目的名气要小得多。作为一个开源的云计算项目,OpenStack不仅在架构和应用上完整体现了整合与再分配的概念,甚至于其生态系统也是依照这个框架所搭建。整合,贯穿了OpenStack的始终。这种与云计算属性一致的基本构想,使得OpenStack能够迅速地由一个初创项目成长为云计算建设的支柱。

从骨子里带出来的整合

OpenStack最早由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NASA)共同研发,OpenStack最初的一些代码,都是取自美国宇航局的Nebula(星云)平台和Rackspace的Cloud Files平台。2010年7月,Rackspace和美国宇航局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OpenStack开源,把其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在工业标准硬件上运行的云计算操作系统。

三年前,正值全球云计算应用风生水起之时。亚马逊通过对其云计算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的成功运营,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霸主”。云计算将要形成寡头时代,这种局面使得IT业界惴惴不安 。OpenStack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包括IT厂商、用户企业等的行业认知。因此,如同在Windows一统江湖时代的Linux一样,OpenStack带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模式给予了业界一种全新的思维。在宣布开源后,很快的OpenStack开始采用Apache 2.0许可证源代码,这使得其彻底变成了一个共享的项目。

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OpenStack的核心思想就已经体现了整合:集智慧于大成。独特的开源架构、成熟的项目思想,使得OpenStack的队伍迅速壮大。在开源后第一年,OpenStack就从42个组织成员和95个开发者增长到80个组织成员和1200名开发者。而截至到2013年第四季度,在OpenStack生态系统里已经有269家公司参与其中,进行开发的独立开发者人数累计达到1633名,个人会员数量为12万,平均每月的贡献者人数为375人。其代码数量已经从最初的1万行增加到现在的1.7万行。

英特尔、IBM、思科、戴尔、惠普、微软、AT&T、AMD,几乎所有的IT大佬们都齐聚在OpenStack项目中。无论他们此前对于开源的态度如何,但是至少在OpenStack项目上,他们找到了一致的目标。Linux阵营对OpenStack这个与自己有相同身世的“小弟弟”同样给予了很大扶持,包括Ubuntu、SUSE Linux等在内的主流Linux发行版很早就宣布了自己对OpenStack的支持。现在,很多人对于OpenStack的评价是:其就是未来云世界中的Linux。

明确的分工与统一的管理

众多厂商的参与,特别是商业元素的渗入,让人们不禁担忧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开源项目,OpenStack如何保持自己的公正与透明?

在这方面,OpenStack再次体现了云计算整合与再分配的思维模式。

首先,加入OpenStack基金会需要经过多重审批。而其中的考核原则之一就是申请者对基金会的贡献程度。换句话说,只有在前期先参与到项目中来,才有可能成为项目成员。

此外,在每个OpenStack版本中加入哪些技术和功能,都是由OpenStack基金会的技术委员会来决定的。该委员会的成员是各个子项目组的组长,由项目成员选举产生,任期为6个月。目前,OpenStack已经了包括Austin、Bexar、Cactus、Diablo、Essex、Folsom、Grizzly,以及Havana在内的8个代码版本,这一审核机制从未改变过。

同时,在分工合作方面OpenStack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作为整个云计算环境的操作系统,这一项目拥有自己的内核、框架标准和API,并围绕内核衍生出了多个不同的子项目,这些子项目涵盖了对云计算平台中计算、存储、网络等各种资源的监控、管理与配置。每个厂商根据自己所擅长的内容,参与到不同的子项目组中。比如,思科在2011年2月正式加盟OpenStack项目后,其被分配的开发重点项目就是OpenStack网络服务。

最新的OpenStack Havana包含了9个项目。

计算(代号“Nova”) :这一子项目主要致力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计算虚拟服务。Rackspace公司和HP提供商业计算服务正是建立在Nova之上,OpenStack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宇航局内部也是使用Nova。

对象存储(代号“Swift”):其主要控制对象文件的存储或者检索。目前已经有几好家公司开始提供基于Swift的商业存储服务,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在内部使用Swift来存储数据。

块存储(代号“Cinder”):提供了稳定的数据块存储服务,而并非某种文件系统。这个项目的很多代码最初来自于Nova之中。

网络(代号“Neutron”):这是一种管理网络和IP地址的系统。该服务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络,然后连接接口。其主要确保网络不会成为应用瓶颈。

仪表台(代号“Horizon”):为所有OpenStack服务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用户界面。使用这个Web GUI,可以在云上完成大多数的操作,如启动实例、分配IP地址、设置访问控制等。

认证服务(代号“Keystone”):这个项目为所有的OpenStack服务提供身份验证和授权。它还提供了一个在特定OpenStack云服务上的服务目录。

镜像服务(代号“Glance”):这是一个虚拟机镜像的存储、查询和检索系统,其提供了一个虚拟磁盘映像的目录和存储库,这些磁盘映像常常广泛应用于OpenStack的计算之中,而且这种服务在技术上是属于可选的,其适用于任何规模的云环境。

勘测 (代号“Ceilometer”):其将为OpenStack项目的数据采集提供支持,将采集到的数据提供给监控、计费、面板等项目使用。

业务编排 (代号“Heat”):这是一种将多种混合应用使用模板重新编排的服务,其通过OpenStack原生的ReST API和兼容CloudFormation Query API来完成。

竞合,竞争与合作

开源云计算项目描绘出了一个开放的云计算环境。在OpenStack之外,抱有同样愿景的还包括CloudStack、Eucalyptus等项目。在基本上相同的目标和构想下,这些项目彼此互为竞争,同时也在互相学习。

另一方面,就连被认为会是开源“死敌”的商业公司,也向开源云计算项目伸出了橄榄枝。2012年年中,虚拟化业界的大佬VMware正式加入OpenStack基金会。由于VMware如今在虚拟化领域无人能敌的地位,业界一直认为,OpenStack等项目所推行的开源虚拟化方针会遭到其阻击。同时,像vCloud这样的VMware产品同OpenStack也有很大冲突。因此,VMware的加入,使得人们认为,开源云计算项目在商业模式的整合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来自OpenStack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目前已知的OpenStack部署已经分布在56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中,其中美国超过了30个;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印度的部署数量分别超过了10个;俄罗斯、澳大利亚、西欧部分国家和拉美部分国家部署数量分别超过了4个;另外在墨西哥、非洲部分国家、东欧和北欧部分国家至少已经开展了一个OpenStack部署。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将自己的云架构部署在OpenStack之上。

从理念到架构,再从架构到开发、产品、生态系统,OpenStack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整合了来自各方的资源。未来,这种整合的思维方式,将会成为IT行业的一条重要主线。

上一篇:117例胃体癌手术切除方式分析 下一篇:中药熏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远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