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政府定价听证程序的完善

时间:2022-10-23 08:45:58

论我国政府定价听证程序的完善

【摘要】作为社会始终关注的热点--政府定价听证不仅与价格问题有关,而且是负载诸多使命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政府定价听证程序,并从中分析该程序的优点及不足,通过国家和政府的规制,来完善政府定价听证程序,从而切实保障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运作。

【关键词】政府 定价 听证程序

一、政府定价听证程序概述

政府定价听证程序亦称价格听证程序,是价格决策过程中的一种程序。分为正式听证程序和非正式听证程序。2001年7月原国家计委制定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听证应当通过正式听证程序。但是在《价格法》中其实还规定了非正式听证程序,该法第22条规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听取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这种非正式的听证程序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自行确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因此,本文仅讨论政府定价的正式听证程序。

二、我国政府定价听证程序的缺失

(一)政府定价听证程序缺乏立法保障和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对公众参与政府定价缺乏法律定位。《价格法》虽然赋予了公众参与价格决策的权利,但没有明确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参与后果、权利保障等内容;二是《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明确了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但除听证外,对其他公众参与方式没有配套规定,致使实践中这些公众参与方式形同虚设;三是《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内容仍不完善。如:回避制度、对听证参加人资格审查程序和权限、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具体范围、主持人的权利义务、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听证参加人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等;四是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政府定价中听取公众意见制度,缺乏对价格主管部门约束性规定,除必须听证的外,其他价格决策听不听取、如何听取、听取范围、参加人员等全由物价部门自行决定,实际上控制了公众参与的选择权。

(二)信息公开制度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如果参与决策的公众对于政府定价公开活动一无所知,就根本无从监督政府,也根本不可能提出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尽管我国信息公开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政府信息公开尤其决策信息公开方面仍有薄弱之处,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畅的情况仍然存在,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和效力。

(三)公众参与政府定价听证的宣传引导机制不健全。

一是缺乏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定价听证的引导机制。公众参与政府定价的方式基本上局限于以个体方式参与,公众参与效果不明显;二是缺乏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育机制。《价格法》赋予消费者和消费者组织的参与权、监督权,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实现;三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机制,新闻舆论对决策事项事后的宣传报道多,事前、事中的介入参与报道少,直观宣传多,理性的分析评价少,负面报道多,正面引导少。

(四)缺乏完备的救济和保障机制。

政府定价听证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根据现行行政诉讼法不具有可诉性,没有行政和司法审查的有效监督,公众参与权利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完善我国政府定价听证程序的对策

(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一是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决策信息公开有机结合,建立信息公开长效机制,规范制度执行;二是规范公开程序,确保价格决策信息的完全公开和透明;三是建立与义务履行相配套的责任承担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四是提供公开、公平、信息充分的参与渠道和沟通平台。通过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及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全程公开决策信息[ 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7.];五是建立信息反馈回应制度。对收集的公众意见作出反馈和回应,对不予采纳的意见说明理由。

(二)加强责任监督体系。

一是完善决策监督体系。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二是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社会监督要扩大覆盖面。首先要扩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使大家能够监督;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群众参政议政,使大家便于监督。要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探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请求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启动机制,完善群众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和对行政机关的评议制度。

(三)完善相关的政府定价听证立法。

修订完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一是增加回避、听证参加人的资格审查程序和权限、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具体范围、主持人的权利义务、听证笔录的法律效率、听证参加人的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救济渠道等内容;二是比照听证办法制定价格决策座谈会工作办法;三是对书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的信息载体、内容、时间、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采纳和反馈等作出具体规定;四是对通过互联网征求意见的受理、处置、反馈等作出具体规定。

(四)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

在我国,因对政府定价听证本身不服是不能提起复议或者诉讼的,但是针对听证所作出的决策或者结果不服可以提起复议或者诉讼。如果没有相应的救济制度,政府定价机关肆意限制或剥夺行政相对人依法获取政府定价信息权利的行为就得不到纠正和制约。如此一来,行政相对人就不能真正享有依法获取政府定价信息的权利。因此,要通过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对行政相对人依法获取政府定价信息的权利予以救济。

参考文献:

[1]谭波,李晓沛.论《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的缺陷与完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科学版),2009(04).

[2]莫于川,林鸿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指南[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42.

[3]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7.

[4]罗豪才,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242.

上一篇:浅谈涉外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问题 下一篇:论不动产的善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