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一米巷”

时间:2022-10-23 08:14:35

在山西省侯马纺织厂职工家属院内,有一条被当地人戏称为“贫民窟”的巷子。

这里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二层窑洞楼。一层的住户大都是纺织厂的单职女工,每间房不足9平方米。由于厂里公共房源紧张,女工结婚、生子后,仍然无法更换宿舍,一间屋里往往挤着三四口人。大家称呼这样的房子作“母子宿舍”。

“母子宿舍”都是门连着窗的格局,通风不畅,时间一长就显得阴暗而潮湿。孩子长大后,9平米远远不能满足居住需求,人们为了拓展空间,就地用砖头、木料、油毡等材料搭起油毡棚。小巷的两侧都在建设,本就不宽的巷子就变得更加狭窄,最宽处1.2米,最窄处不到1米,形成了现在的“一米巷”。

侯马纺织厂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投建的三线建设项目之一,一直到80年代都有较快发展,使山西轻纺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鼎盛时期,纺织厂里更像一个小社会,除了厂区和生活区,学校、医院、邮局、商店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厂区警察和消防队。

然而老国企的管理思路使其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低,但投入巨大,加之员工人数众多,所有服务性事业又都由企业承担,企业不堪重负。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这样的老国企逐步衰落。

本世纪初厂子停产后,职工每月二三百元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纺织厂的工人不是下岗就是失业。少数能力强的改行自己做老板,更多的是给别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勉强维持生计。

一米巷地处市中心,周围早已被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所包围。这里很多年前就被当地列入拆迁计划,但拆迁时间一直没有确定。

2004年,纺织厂用了十多年的自办煤气站、供暖站彻底停用,取而代之的是蜂窝煤炉和烧柴火的泥炉,巷子里的生活更加清苦。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人陆续搬出了一米巷,将空房租给了外来人口。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租金便宜,农民工、小商贩等流动人口成了一米巷的半个主人。

如今许多一米巷的住户都来自周边农村,虽身在城市,但仍保有传统农村生活方式,巷子里常见打竹帘、纳鞋底的情景,与另一侧上网、养宠物的城市生活交相辉映。

这里浓缩了中国内陆小城城市化的典型图景,也是小城市中国有企业停产后衰败情形的真实写照。在整个内陆地区,不知存在着多少类似的“贫民空间”,不知有多少国有大厂的工人在厂子衰败之后,不得不在狭小拥挤的空间里艰辛而又顽强地生活。

上一篇:流浪者的幸福和沉沦 下一篇:“地沟油”政府招标项目败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