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效链接

时间:2022-10-23 07:52:50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效链接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化” . 课程改革提倡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学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捕捉信息,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因此,数学源于生活,每一个知识点总能在生活中寻觅到它的蓝本.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捕捉一些信息,挖掘其中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如笔者在教授六年级数学中的“折扣”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结合饭店、专卖店逢年过节时会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如打八八折或者八折优惠,学生经常能见到,但对它的实际含义没几人能知晓,笔者挖掘了其蕴含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知晓其含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笔者安排让参加过这种优惠活动的学生通过举例来讲述八折的意思,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和熟练掌握知识;再如“数据的收集”,笔者要求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当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个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分别是多少辆. 像这样的设计,学生倍感兴趣,也能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借助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身. ”可见,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更为关键,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生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方案,优化方案,从而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遍布于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遵循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究,使他们在熟悉的情景中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悟数学. 如“华华和爸爸、妈妈三人一起去人民公园,从家到人民公园每人票价是4元,他们三人一共需付多少元车票钱?绝大多数的学生列式:4 + 4 + 4 = 12(元). 突然,学生中出现了异样的声音,只见一位小男生若有其事地问:“梁老师,华华几岁啊?”这时,好多学生都来了灵感,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有学生说:如果华华很小,乘车时爸爸可以抱着华华呀,不用买票,那只需要买2张票,4 + 4 = 8(元). 又有学生说:如果华华的身高没达到买全票的标准,只需要买半票,那么就是:4 + 4 + 2 = 10(元). 像这样,学生在解题时能借助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这也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 因此,我们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拓展他们的思维.

三、引入“生活经验”,注重情商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之一. 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要有意地去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如笔者在教授《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回忆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学生可能会说看见过一群人蜂拥而上的现象等,这时笔者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非常自然地会提:“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从中,学生也受到了思想教育,笔者告诉学生如果一群人争先恐后地上,既影响了上车的速度,也不安全,还不便于我们看清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所以我们乘坐公交车时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 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内趋力,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新知的学习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时空,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将问题情境的时间与空间有效拓展,使学生能将自主学习引向课外、引至下一个新起点,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自主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如笔者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趁圣诞节来临之际在教室后面布置了一个简易的花店,并标上“康乃馨4枝16元,玫瑰花5枝25元,百合花2枝16元. ”问学生:如果老师想买6枝玫瑰花,身上有30元,你们想一想,老师带的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老师就是想要买一束既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们来设计一下买花方案. 这样的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顿时兴致高涨. 在设计买花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拓展,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从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创新,从而使数学的应用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总之,生活是个大舞台,是数学的大课堂,只有回归生活,数学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魅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收获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认真践行小学数学生活化,从而让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上一篇:好吃的红薯从哪里来 下一篇: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