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物理习题设计小议

时间:2022-10-23 07:18:33

高效率的物理习题设计小议

摘 要:我曾遇过这样的一位老师,工作很认真,每节课下来都配有大量的习题,一学期下来仅这一门的练习的厚度就是课本的两倍多,然而在学生手中的练习又是怎样呢?学习成绩总也提不上去。最后落的学生抱怨,老师抱怨。

关键词:趣味; 生活; 典型; 活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6-001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习题的选择和编制时,要做到再三推敲,使你的习题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在习题选择和编制时要考虑到如下几点:

1.趣味性

初中学生处于14~16岁年龄段,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兴趣的影响。在过去大量的物理练习中,很多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性的习题,对这种题学生读起题目来都感到乏而无味,更不用说学生去积极理解了。

例如我们要编一道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练习: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到达南极的途中,遇到了特大暴风雪。等到风停雪止天放晴时,饥肠辘辘使他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儿。这时发现,由于全力以赴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这可怎么办呢?要知道这儿天寒地冻,遍地冰雪,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得像石头一样,没有火种,这种“石头”怎么吃呢?再说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回去取火种,来回也需十几天,怎么办呢?有的人绝望了,认为没死在暴风雪中,却要死在饥饿中。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探险队员提出了“用冰取火”的建议。这种方法行不行?请你为他设计一种“用冰取火”的方法?

一个小故事,马上就可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的“用冰取火”激发了学生去解决问题的热情。不仅巩固了物理知识,而且又培养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2.生活性

我们周围的世界存在着大量可用物理原理解释的现象,它为编制物理习题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当走进生活,善于根据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编制物理习题。如果教师仍用过去练习中常用的“物块”、“小球”、“斜面”、“小车”这些远离生活的简化模型编制习题,这不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不能反映出物理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笔者认为练习中的“物块”改为“某某物体”;“小球”改为“足球、蓝球”;“斜面”改为“上坡、下坡和走山路”;“小车”改为“汽车、轿车”等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这样使学生具有亲切感和可接近性。

例如:①如图所示左面是倾角是60度角斜面,右面是倾角是20度角的斜面,请问你选用哪一面斜面将一重物运上去?为什么?②在我们登山运动中一面是陡峭山坡,另一面是平坦的盘旋山路,请问你选择哪一条路可走?为什么?

以上两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斜面省力认识的练习,第①题就不如第②题更具有生活性,解题时就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典型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那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选择能训练思维和方法的习题作为学生的练习题。如果你仍抱有练习题多多益善的思想,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而且长此下去,学生就会生厌,降低你的教学质量。

例如我曾遇过这样的一位老师,工作很认真,每节课下来都配有大量的习题,但是一学期下来仅这一门的练习的厚度就是课本的两倍多,然而在学生手中的练习又是怎样呢?学习成绩总也提不上去。最后落的学生抱怨,老师抱怨。

4.活泼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我们常用“生龙活虎”来形容,说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行动、思想都比较活泼,如果在你的习题中配上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富有幽默感的插图,把题目中“严肃的”物理内容“风趣的”表现出来,使你的练习更具有时代的气息,学生更乐于接受。

如在前面提到的第①题中如若在插图中配有两个卡通人物在沿着不同的斜面搬运重物,其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5.游戏性

现今社会网络已经进入了大多数家庭,网络世界也已进入了不少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如果我们把物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虚无的网络世界中解脱去来。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有一位旅行者去到某地寻宝,沿途我们可用一些物理知识设置一些障碍。通过过关的方法将游戏进行下去(当然障碍内容要紧跟你的教学进度,并适当的增加一些课外内容)。学生要想尽早获得胜利,就必需认真学习物理知识,并阅读大量的物理资料。将学生的被动学习传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6.可操作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中纯理论的说教是不容易接受的,由理论得出的结论,学生也总是持有怀凝的态度。总要动手做一做方可相信,否则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了正确结果,不利于学生发展,更违背了新课标中培养目标的要求。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习题中有这样的一道练习:如图所示在凸透镜前放一长方体木块,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成像的形状是( )

A B C

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C。然而C答案中的图像形状我们又如何得到,学生如何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到。

又如同样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练习:有一旅游团到一旅游景点观光,一导游正在那儿为大家讲解,其中一旅客想和这位导游小姐握手。结果发现该导游是一假导游,仔细观察发现在屏幕的一边放着一个倒放的电视机,电视机内正在播放录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正确答案是:在电视机前放有一个凸透镜,游客看到的是电视机内的导游小姐的像。你信服这样的解释吗?在像的位置是什么使成像的光线在这儿发生了漫反射,否则大家又是如何看到的。

笔者认为像这类由纯理论,且操作性较差的习题应当避免。

7.价值性

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技术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若你的练习能体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对面临的问题发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生学习过酒精灯的内焰温度较低,我们在对物体加热要用外焰时,我对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练习:请你回家用液化气做一个烧水实验(一至两碗水),注意观察哪儿的水先沸腾?为什么?你能揭穿街头车站液化气节能罩的骗局吗?(在同一液化气灶的两个炉灶上,一个不加“结能罩”,另一个加上“结能罩”,然后在不加“结能罩”的铁锅内添加一小杯水,在加“结能罩”的铁锅内加三杯水,同时加热。结果两锅内的水同时沸腾)。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做了这一实验,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一篇:生活情趣,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中的催化剂 下一篇:C4.5算法在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