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市森林生态建设初探

时间:2022-10-23 06:49:47

徐州城市森林生态建设初探

摘要:工业发展与城市化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城市森林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论述了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绿化的区别,并基于城市森林生态建设的指导原则及总体目标,分析了徐州城市森林生态建设现状,并对徐州市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以期对徐州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森林;城市绿化;生态建设;生态城市;徐州

前言

随着工业发展与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城市森林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应在加强城市绿化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市森林建设的进行,让城市充满大自然情趣和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加强徐州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必须尽快改善徐州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必须拓展城市的绿色空间,将城市森林纳入城市绿地建设之中,建设适合苏北城市气候特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达到一种更具苏北地方特色的最佳生态环境。

1 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化

1.1 城市森林

1.1.1 城市森林的作用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和分布在城市郊区的森林,但其规模必须达到足以影响温度、降水和野生动物的生活,并使人们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林业的发展,城市森林对环境绿化和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森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城市森林具有吸附扬尘的作用;

城市森林具有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城市森林具有减弱噪音的作用;

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1.1.2 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2]

城市森林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承担着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发展高效的环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功能。城市森林建设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城市森林建设于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森林美学、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基础理论体系进行的,其目标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升城市风貌,体现城市森林的文化价值;发挥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在进行建设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原则;美化环境,以人为本原则;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原则;城乡一体化,系统最优原则。这些原则与目标是所有进行城市森林建设的城市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最终希望实现的目标。在此,徐州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

1.2 城市绿化

1.2.1 城市绿化的作用

城市绿化是城市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建设城市森林的唯一途径,绿化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城市森林建设进程的加快,其本身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为:1)美化环境;2)改善卫生环境;3)蓄水防洪,4)改善气候。

1.2.2 现代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绿化注重城市的景观效果,从而忽略了绿化的生态作用。因而在绿化树种及花草的选择上,多选择美化效果好的花草,一些乡村树种在城市中则没有立席之地。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政府部门绿化策略的扭曲。除此之外,在绿化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禁人意的地方,没有体现出绿化的生态作用。

2 徐州市城市森林特点和存在问题

2.1 徐州市概况[3]

徐州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约东经116o22’ ~118o90’,北纬33o40’~34o58’,目前辖市区及铜山、丰县、沛县、邳州、睢宁、新沂等六县(市)。其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10130.7km2,占土地面积的90.60%;低山丘陵面积较小,为1053.3km2,仅占9.4%。徐州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城区土壤以褐土土类、棕壤土类、紫色土土类为主,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化严重。

徐州城四面环山,饱经战乱和水患的历史,使徐州曾经变得荒山秃岭,沙飞土扬。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徐州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劣,其生态环境质量均低于南京、苏州、镇江等地,大气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质、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水体污染物质则主要为有机污染物,且土壤受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2.2 徐州市城市森林现状

2.2.1 自然植被单调

徐州地区植物区系中温带成分占显著优势,北温带分布的松属、栎属、槭属,东亚分布的化香属、梧桐属,东亚至北美分布的枫香属(Liquidambar)等为该地区森林植被的建群属或主要伴生属,该地区森林植被的优势种多为温带起源的种类。江苏北部自然生长的木本植物中仅有2种常绿阔叶乔木,4种常绿阔叶灌木,即红楠、女贞、竹叶椒、紫金牛、乌饭树、小叶女贞。

2.2.2 城市绿化率较高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进行,徐州城格局已由原来的“山包城”转变为现在的“城包山”。近几年,徐州市绿化状况日见好转。2000年徐州市曾被评为江苏省园林城市,在此之后市政府继续加大徐州市绿化投入,到2006年初徐州市已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其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237.29hm2,绿地率为33.46%;绿化覆盖面积3566.57 hm2,绿化覆盖率为36.86%;公共绿地面积929.49 hm2,人均公共绿地7.82m2;生产绿地303.94 hm2,占建成区面积的3.14%。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道路绿化达标率81.36%;建成区成型居住区125个,园林式居住区79个,战徐州市居住区总数的63.2%;单位庭院311个,园林式单位191个,占总数的61.41%。

徐州市主要街道的绿化率较高,除极少数的新建街道外,其余街道均已建立起了绿化带;绿化形式多样,景观变化明显;绿化树种多,树种配置多样,且以木本植物为主,视觉效果和生态效益相对较高;树种的空间配置方式多,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已占相当数量。

2.3 徐州市城市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徐州市在城市森林的建设方面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一些不容勿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徐州市森林绿化在格局上显示出其南部绿化面积大,而城市北部则相对较少,这和徐州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有一沿故黄河而建的生态廊道呈西北-东南走向,而在东北-西南走向上则没有建立相应的生态廊道,而且在西南方向上的丘陵较多且呈西北-东南走向(如云龙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环区域森林对市区的生态影响。

2)徐州市虽然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人均有林地面积仍很低,林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程度下降使森林控制自然灾害能力下降,森林质量不高。

3)徐州市主要道路绿化过程中仍存在着重视觉效应、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首先表现在绿化植物种类虽多,但地带性树种却很少,在一些大风天气经常给园林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其次是单一树种占优势的现象比较明显。街道绿化的垂直结构显示,乔木单层结构占到一半以上,层次单一性较强,乔木、灌木和草被层植物的配置缺乏自然层次,乔木与灌木、草分割,行道树多为单行林,难以形成群落。

4)生物多样性低。无论是街道绿化还是山体绿化,都出现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的特点。

6)管理差、补植不及时。部分街道的绿化植物都存在着死株、缺株现象,造成了行道树株距不等问题。如解放北路株距无规律可言,或疏或密,最大株距为712m,最小株距为315m,也影响了视觉效果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3 徐州市城市森林生态建设建议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界中功能最强大的资源库、生物库、蓄水库、能源库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尤其是宝贵的环境资源[4]。森林植被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此,应继续加大城市森林、绿色城市建设,以体现城市森林的对城市环境的生态保护作用。基于徐州市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以及徐州的自然环境特点,笔者就徐州的城市森林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格局上南北并重,东西并重

徐州市自然绿地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而且在城市北部与东部分布一些工厂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故应该加大城北与城东的绿化建设,主要依托现有山体,并加强这两个区域的道路绿化,将东西向的响山路与建国东路建成连接东部丘陵与市中心绿地广场的生态廊道;在城北应进一步加强黄河水上公园的建设,使其成为徐州城北部主要的森林与水体公园,发挥其独特的生态作用。此外还应加强南北向上中山北路、殷庄路的绿化建设。

3.2 城市森林植物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目前徐州市绿化树种具有以下特征:三环区域低山丘陵地带多以赤松林、侧柏林、黑松林和国槐为主,一般都是人工次生林,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为单一;而街道绿化乔木则多以女贞、合欢、杨树、银杏、法国梧桐与悬铃木为主,灌木多以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紫薇、圆柏、海桐等为主。从植物区系的特征上来看,徐州市植物中温带成分带有较大比例,但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稀少,地带性植被如栎类林和杂木林则面积较小,呈零星分布。

城市森林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故在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上要突出生态优先与体现地方特色为基准,来进行适当合理的绿化。

1)要立足于落叶阔叶树种的选择,

选择适于江苏北部城市绿化的落叶阔叶树种,其中悬铃木最为重要。其生命力强、能够吸纳污染物质,减少噪音,悬铃木是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树。

2)积极引种耐寒常绿阔叶树种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作用,各地区气温会一定程度的上升,因而可以适当引进一些耐寒的常绿阔叶树,并对其进行驯化,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又可以美化城市。徐州市目前已经有一些被驯化的耐寒常绿阔叶树,如红楠、女贞。在此之外还可以继续引进一些树种,如苦楮、青冈、青栲等常绿阔叶树。

3)树种配置多样化

在配置树种时,一方面要多选择一些适合本地的树种,另一方面还要适当的搭配。在结构上体现出其层次性,将乔木、灌木、草进行合理的搭配;在时间上突出季节性,尽量能够体现季节特色,即在不同季节显现不同颜色,还要在冬季保持一定的绿色特征,以使冬季的城市不至于太单调。

4)依生境特点合理布局树种

城市生境多种多样,大体可划分为4类:丘陵自然生境、道路生境、庭园生境与工矿区。现对其树种选择做如下布置。

丘陵低山,其生态条件体现自然特色,但大都土壤营养条件不好,岩石。但山体绿化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故其要选择一些生命力强的乡土树种,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道路生境,其两侧生态条件恶劣,烟尘飞扬,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土壤贫瘠、板结,含有大量的建筑废料、煤渣等。道路两侧的绿化,可以遮荫,保护路面,抑制飘尘,净化空气。故道路两侧的绿化应选择树干通直、叶大荫浓、耐旱、抗大气污染较强的树种。

庭园区,包括城郊的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学校校园等。庭园区生态条件较好,大气污染较轻,土壤多系自然土壤。庭园区常为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庭院区的绿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还应体现出美观作用。

工矿区,其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粉尘等为主要污染物。故工矿区的绿化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浓度、污染源的位置来选择抗污染树种,使其发挥净化污染、美化环境的目的。

3.3 遵守自然规律、注重森林的维护

要想达到建设森林城市的日标,就要使徐州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这对已经获有园林城市称号的徐州城来讲,似乎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注重现有绿化的维护,达到城市森林的水平仍然比较困难。所以要注重树木栽植后的养护管理,以确保其成活率、保存率。

4 总结

城市森林体系从城市整体来考虑森林的结构和功能,这区别于从美学角度来装饰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城市绿化。同时在城市绿化的基础上,城市森林也必须重视植物造景艺术,形成生物多样、季相分明、景观丰富、突出城市个性的森林景观;通过树种的调整配置和林相改造,创造有利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境,并在整体上提高城市森林景观动态美。因而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森林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城市绿化的水平,而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森林系统的生态功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向阳,戴美琪.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作用.湖南经济管理千部学院学报,2006,17(1):21-25.

[2] 李朝阳.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1):16- 20.

[3] 阎传海.徐州市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13(2):48-51.

[4 ] 胡宗华. 大理市城市森林特点和建设思路.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58- 61.

[5] 沈惠新,尤海梅,娄彩荣.徐州市主要街道绿化现状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4(1):83-86.

上一篇:探析塞罕坝生态林场规范管理 下一篇:探究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