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84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3 06:32:25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93-01

慢性腹泻缠绵难愈,笔者临证将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加减化裁辩证治疗慢性腹泻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84例,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17~69岁;病程半年-1年32例,1-5年5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溏便或粘液血便,大便次数每日2~5次,其中82例常食生冷,66例给食油腻(其中48例嗜食油腻厚味),12例病前有明显感受外寒史,23例素急躁易怒。多数患者伴有面色萎黄、疲乏无力、胃纳少等脾虚症状。经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51例,肠道易激综合征33例。中医辩证脾虚湿盛型58例,脾虚气滞型21例,脾肾两虚5例。

2治疗方法

治以健脾化湿,行气止泻。方用健脾止泻汤加减。基本方:山药、薏苡仁各30g,茯苓、生白术、炒白芍、神曲、炒山楂各15g,防风、陈皮各10g。加减:脾虚气弱型加生黄芪、党参各20g;脾虚湿盛型加炒白术10g,姜半夏10g、炒苍术10g、车前子(包煎)30g;脾虚气滞型加木香(后下)6g,厚朴、苍术各10g;脾肾两虚型加肉豆蔻、补骨脂各10g;粘液血便加乌梅10g、仙鹤草3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10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治愈(服药1疗程,症状消失,大便复常,停药3个月未复发)58例;好转(服药1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24例;无效(经1个疗程以上治疗症减,停药后即复发者)2例。

4病案举例

张某,男48岁,工人,2007年5月16日初诊。因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2年前出现腹痛腹泻,呈粘液样溏便,大便日行5-6次。经服氟哌酸、百炎净、黄连素等药腹痛腹泻减轻,仍日解粘液便2~3次,屡服中西药收效甚微。1年前经某医院结肠纤维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近日工作紧张,复加饮食不节,腹泻又发。诊见:腹部隐痛,泻粘液溏便,日行3~4次,便前左下腹痛甚,便后痛减,伴神疲乏力,纳呆,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大便常规:白细胞(++)。诊断,中医:泄泻,西医,慢性肠炎。证属脾虚湿盛,夹有气滞。治以健脾行气,化湿止泻。方拟健脾止泻汤加减。处方:炒白芍、党参、神曲、山楂各15g,防风、陈皮、炒白术、厚朴、苍术、木香(后下)各10g,姜半夏10g、车前子(布包)30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复诊:药后腹痛、腹泻大减,大便每日2次,续用上方加减调治至大便正常停药,共服药15剂。纤维结肠镜复查示: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慢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虚泻、久泻范畴。其发生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尤以多食生冷、油腻为主,其次为感受外寒和情志失调,或精神因素,终致胃之受纳水谷,脾之运化精微,肠之分清浊、传化物的功能失常,出现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主症,伴腹痛、腹胀、纳食不馨、面色萎黄、疲乏、舌淡、脉细弱等脾虚气滞症状,久泻不止累及肾脏,可出现脾肾俱损证。脾虚湿盛是本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参苓白术散具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之功,痛泻要方为治慢性腹泻常用方,二方合用,健脾化湿、行气止泻,正切脾虚、湿盛、气滞之病机,故收良效。临证运用时尚需辨证加减,灵活用药。

上一篇:止衄汤治疗顽固性鼻衄 下一篇:加味香砂六君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