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痛风急性发作病人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15 01:15:17

37例痛风急性发作病人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72-02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增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对相关知识的缺乏,痛风的发病率不断提高。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了37例痛风急性发作的病人,并对他们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3例,年龄23~70岁,病史4月~26a所有患者均符合198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1]。患者表现为午夜起病,因剧痛而惊醒,多为关节同时或先后受累,呈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其中关节腔积液患者8例。

1.2治疗方法: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秋水仙碱,以消炎镇痛。当关节疼痛缓解后,给予别嘌呤醇0.1g每日3次或立加利仙50mg每日1次,以抑制尿酸的生成或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

1.3结果:3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全部缓解,血尿酸、ESR、CRP降至正常,2例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的患者其肾功能也恢复正常。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多数表现为焦虑、恐惧,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解成功病例,关心安慰病人,让患者积极配合,愉快地接受治疗。避免因紧张而加重病情恶化。

2.2卧床休息: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休息到关节痛缓72小时后始可恢复活动。经常变换,以免局部皮肤受压,造成肌肉费用性萎缩及关节功能减退。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局部不宜用冷敷或热疗[2]。因冷敷不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散,使局部炎症加重;热敷可使病变部位充血水肿加剧。

2.3饮食护理:对住院病人制定膳食卡,将病人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分类。分为低嘌呤食物、中等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急性期食物中的嘌呤量控制在100~150g/d,蛋白质可按0.8~1.0g/kg体重(标准体重),脂肪控制在50g/d;同时提高碳水化合物含量[2],如各种大米、玉米面、面粉等主粮,牛奶、鸡蛋为膳食中主要优质蛋白来源;选嘌呤低的蔬菜水果1000g/d,避免使用动物内脏等含嘌呤高的食物。并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指导患者应采取主动饮水的积极态度不能等有口喝感时才饮水,因为口喝明显时体内已处于缺水状态,这时才饮水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较差。同时饮食控制不可过度,以免导致营养失衡加重痛风,并鼓励患者选食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因增加碱性食品摄取,可以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甚至使尿液呈碱性,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进尿酸的排泄,如蔬菜、马铃薯、甘薯、奶类、柑橘等。使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如将肉食类煮沸弃汤后再行烹调,同时禁用刺激性的食物、香料及调味品等,以免诱发痛风。严禁饮酒,尤其是啤酒、烈性酒。

2.4密切观察病情:(1)观察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头痛、发热等伴随症状;(2)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秋水仙碱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白细胞低于正常时禁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服用易致血压升高、糖尿病等,症状缓解后应减量[3]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急性发作缓解后不能立即停药,经小剂量维持数周或数月。

2.5健康指导:教育患者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受潮、受冷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指导患者随时保护足部,选择大小合适感觉舒适的皮鞋,每日可用温水清洗足部,洗脚后保持皮肤干燥。定期检测血尿酸值,1~3个月检测1次,以便调整用药和防治心、肾尿酸性结石。在医师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及反复发作,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双氢克尿塞、速尿。

3小结

痛风属于终身性疾病。临床上对痛风的治疗既要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又要兼顾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痛风是一种可以被有效控制的疾病,关键是做到坚持不懈地自我保养,辅以合理的药物治疗,使血尿酸保持在正常范围,并使痛风发作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上一篇:浅谈在护理工作中对护患纠纷的防范 下一篇: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