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幸福阳光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时间:2022-10-23 05:13:58

播撒幸福阳光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按照这一要求,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党委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破解城区各中小学拥挤问题;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让城乡居民住有所居;狠抓蔬菜生产和菜农卖菜难题,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了碧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圆4万学生小班学习梦

碧江区是铜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来来,随着全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区进城务工、经商等流动人口子女逐年增多,造成各中小学校学生爆满。

针对这一实际,碧江区政府筹资2.38亿元,先后购置铜仁学院和铜仁职院搬迁后闲置的公共教育资源,将铜仁学院北校区改建成铜仁市实验中学,共29个班级1789名学生;将铜仁七中与铜仁学院附中合并,改办成铜仁市第十小学,共11个班级470余名学生;将铜仁职院附中办成铜仁二中东校区,共11个班级610余名学生。同时与贵州南长城企业集团达成协议,新建铜仁市南长城小学。2012年又将毛大湾校区办成了8个班400余学生的基础教育,开建铜仁市第五小学和第八小学改扩建工程,启动铜仁市第十五小学和第十五中学新建项目。

今后两年,碧江还计划投入资金4亿元,对主城区的31所公办、民办学校进行改扩建,力争新建校舍59861平方米,改扩建校舍58575平方米。工程结束后,城区教学班由原来的317个增加到672个,净增班级355个,圆4万余名中小学生的小班学习梦。

破城乡居民看病难题

2009年,碧江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全区99133名非从业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并采取向上级财政争取、区财政配套、参保个人和各相关部门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缓解城镇居民看病贵、看病难。在工作启动之初,由于财政补助少,报销比例低,最高支付限额小,群众参与度不高。

2011年起,碧江逐年加大财政补助,将补助标准由启动之初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年24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6万元;住院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了85%。并将辖区重度残疾人和“三无”人员的个人缴费全部纳入政府补助,将居民医保制度向辖区学龄儿童和在校学生延伸,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无缝隙”覆盖。近年来,全区共为2万多人次城镇参保居民报销医疗费用4000多万元。

在农村,碧江率先在全省实施新农合重大疾病大额治疗费用报销补偿办法,使全区重大疾病单病种定额补偿由以往的16种增加到68种。同时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报销封顶线分别由试点之初的乡级35%、县级30%、市级25%调整到目前的乡级80%、县级70%、民营60%、市级55%,门诊每人每年报销封顶由试点之初的8元提高到200元,住院每人每年报销封顶由3000元提高到12万元,特殊病每人每年报销封顶由1000元提高到4万元。重特大疾病报销比例提高到70%,每人每年报销封顶由25万元提高到30万元。仅2011年,全区就补偿参合农民29.9万人次,补偿资金3613万元。

碧江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2800余万元和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对13个乡镇办事处卫生院、68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设立了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将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全额事业单位管理。同时还招考了150名医疗卫生技术骨干充实到基层,对全区111名村卫生人员进行了学历教育提升,让农村群众实现了就地就医。

解城乡困难群众后顾之忧

2009年,碧江在抓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将全区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以上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102726名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让3.1万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享受了养老待遇。2010年,全区又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年满16周岁以上的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了保障范围。全区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2148万。

2011年,碧江建立并推动了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救助制度的实施,让2691户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人口得到了救助。2012年又创新为全区3320户特困家庭制作了民政“救助卡”,共发放大米150多吨、救济款50万元、寒衣4000件、棉被4000床、受益6776人。针对2012年7月中旬的洪涝灾害,区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3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其中30万元用于救济灾民,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两年来,全区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2亿多元,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94434人次。

让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统一安排部署,碧江制定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和城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558.3万,改造农村危房10314户,其中一级危房3135户、二级危房4248户、三级危房2931户,惠及农村群众35800余人;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建成廉租住房4802套、公共租赁房1600余套、完成棚户区改造近千户,受益23000多人。2012年又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900套,总投资5088万元,预计今年2月底竣工入住。

“十二五”期间,碧江还拟投资22.95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到2015年,力争完成各类栅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全面完成,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形成规模供应,并完善、健全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实现全区9500户符合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和8000户符合其它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家庭住有所居。

治市民吃菜贵菜农卖菜难

2009年以前,碧江区专业菜地严重不足,蔬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益性农民蔬菜直销市场缺乏,特别是市场调控机制严重滞后,导致蔬菜市场弹性较小,市民吃菜贵、菜农卖菜难的现象尤为突出。

2010年,碧江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关注“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超前谋划,编制出台了全区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建设1万亩专业菜地、1万亩紫皮大蒜、1万亩特色辣椒、2万亩季节性蔬菜、1个科学的市场流通体系、1个先进的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培训1万人次的“1112111”总体发展目标。同时实行“菜篮子”工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机制,每年对发展成效好的乡镇、村蔬菜专业协会、种植和营销大户给予奖励,对农民修建蔬菜大棚、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给予补贴。

2011年,碧江出台《关于整合项目资金加快蔬菜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整合发改、水利、农办、国土、交通、农机等部门项目资金3500万元用于排灌沟渠、蔬菜大棚、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和平、坝黄、龙田、马岩等乡镇村组大规模发展蔬菜2万余亩。同时投入巨资修建了铜仁火车站金码头蔬菜直销市场、凉水井片区惠农蔬菜直销市场、源丰平价蔬菜超市,供菜农直销蔬菜。流转农村土地3万多亩,吸纳社会资金1200多万元,并引进6家企业参与蔬菜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铜仁至坝黄、铜仁至和平、铜仁至漾头、铜仁至寨桂、铜仁至滑石等5条早熟常规蔬菜产业带和铜仁至六龙山乡“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带”,基本实现了全区蔬菜连片经营、规模化生产。

到2015年,碧江将力争实现全区专业菜地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季节性蔬菜生产20000亩、特色菜生产20000亩、普通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上市量达到15万吨,蔬菜商品率达到90%以上目标。(作者系碧江区委副书记、区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影视调色 玩转色彩 下一篇:张玮:我要完善自己的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