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银行业消保监管新模式

时间:2022-10-23 04:22:49

构筑银行业消保监管新模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均有推动举措。在此世界潮流中,我国一行三会也先后设立了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出台有关规范和指引。银监会目前完成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是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里程碑式重要文件,将为我国构筑起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银行业监管新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也逐渐成为老百姓日常消费活动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虽比较重视,但始终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基本处于作为个案和具体事务处理的状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这种缺失与近年来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全社会对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呼声也愈来愈高。

针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欧美等国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上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在监管模式上,大多数欧美国家采取了将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分离的方式,并将信息披露作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核心。因此,欧美国家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实际上比较依赖金融机构对具有较完备的金融信息披露内容法律法规的自觉遵守。这种监管模式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法治环境、金融消费者掌握较多的金融知识等条件和环境分不开的。

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一方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现实状况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创造性并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模式,在金融市场尚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让金融知识欠缺的金融消费者自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去与庞大的金融机构博弈,显然难以达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效果。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当中,必须有金融监管机构作为金融消费者的有力后盾,才能使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必须加强针对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开启民智,使金融信息公开能够切实发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

银行业消费者是金融消费者中最主要的群体之一。《指引》不仅首先迈出了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步伐,而且为包括保险、证券在内的整个金融业的消费者保护工作做出了表率,是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里程碑式重要文件。

《指引》第六条规定:“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采取将金融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分离的方式,而是将其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既顺应了国际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潮流,又没有照搬欧美成例,符合现实条件。《指引》从银行机构的信息披露、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人员培训以及投诉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规定了银行机构的义务,为银行消费者保护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提升公众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质,主动预防和化解风险,这表明《指引》的制定者对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现状有充分的认知,化被动受理为主动预防,体现了该《指引》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的创造性。《指引》还特别强调了引入社会力量来加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如《指引》第三十四条规定:“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组织搭建银行业消费者保护工作的沟通交流平台,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利用现有机制和资源,推动构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化网络,提高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社会力量尤其是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加入能够为金融消费者保护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对金融机构形成更强大的制约,可有效改变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说这是《指引》的一大亮点。

可以预见,《指引》的出台将有效缓解当前银行业快速发展与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缺乏有力保障的矛盾,并将构筑起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银行业监管新模式。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信社转型 下一篇:转型发展“基础”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