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清风花雪月”四系瓶新例

时间:2022-10-23 04:09:56

摘要: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系,四系瓶是元代磁州窑酒具的代表器物,在已有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重现了四系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元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

关键词:磁州窑 四系瓶 民族融合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磁县,因宋代隶属磁州而得名。窑址分布于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东艾口村一带的漳河两岸。磁州窑产品异常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形式丰富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意识形态和陶瓷产品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磁州窑产品的装饰别出心裁,既继承了传统的装饰手法,从造型、施釉、纹样进行美化,又大量运用诗、书、画进行装饰,取得了较强的艺术效果。磁州窑器物的造型朴实、美观、多样、实用。胎体上施化妆土,掩盖了胎土的粗糙,起到了较好的装饰效果。磁州窑产品上的诗、书装饰字体采用楷、行、隶、草书等,随心所欲、酣畅淋漓、潇洒飘逸、不拘一格。纹饰装饰采用刻、划、剔、印塑、绘画和彩釉多种手法,既有磁州窑的传统技法,又有学习其它瓷窑的借鉴技法,烧造的器物生动传神,影响较大,尤其是白底黑绘装饰艺术为磁州窑独有,成为磁州窑的代表性装饰艺术。

磁州窑的产品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影响力逐步加强,历经宋、金、元,经久不衰。烧造磁卅瞎产品的窑址从宋代开始范围不断扩大,由原来的河北磁县的漳河两岸辐射到河南、山东、安徽、江西、广东等,形成了北方最大的民窑系。尤其在河南取得了很大发展,窑址众多,①质量好,各个窑址又有不同的民俗特色,出现了珍珠地刻划花瓶等代表器物,为磁州窑系的发展锦上添花。

磁州窑系“清风花雪月”四系瓶,为元代磁州窑系产品。通体施化妆土,瓶体的上半部为白色,横书“清风花雪月”五字,字体为黑褐色。下部为赭色。口部较小,圆唇,微外撇。柬颈,溜肩,肩部有二道黑褐色弦纹。四条树叶形状的系装饰于肩与颈之间,系面上有凸起的直线纹四条。腹部徽微鼓起,呈椭圆形。四系瓶的底足为圈足,足壁厚而粗糙,修整不够精细,足内底部施釉。通高26m、口径5cm、最大腹径17cm、底径9cm。黄白胎,胎土淘洗不够干挣,胎质较粗。胎与釉结合紧密,坚固耐用,防渗水性较好,注重器物的美观大方、朴实耐用。

磁州窑系“清风花雪月”四系瓶造型浑厚大方,外观上朴实端庄、圆浑稳重,瓶体内部容量巨大,实用性强。外部的浑厚端庄,给人以宁静安详的静态美,内部的巨大容量显示了包容万物的和谐美。由外向内沉稳而和谐,黑白两色阴阳结合显得主次分明、对比强烈而形成无尽的美感。反映了陶瓷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宋元时期四系瓶的制作和辽代的皮囊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系瓶上部有五个字“清风花雪月”,字体为行草,龙飞凤舞,沉稳刚健,布局合理,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娴熟的书法书写技艺。“清风花雪月”具有特殊的含义:“清”为纯净、悠远;“风”为风气、习俗;“花”为美丽、浪漫;“雪”为高洁、凄美;“月”为阴晦、哀愁。“清风花雪月”五字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五种美景,含有浓重的思乡情节与寄情美酒的无奈生活。

四系瓶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酒文化的兴盛推动了陶瓷文化的发展,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陶瓷器具为酒的盛用提供了有效的用具。优美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使酒文化的内涵得以提升。磁州窑系为北方民窑系,盛酒器物异常丰富,从宋至元明烧造了大量的官用和民用酒具。宋金时期的梅瓶、鸡腿罐,元代的梅瓶、龙凤坛、四系瓶、玉壶春瓶、马上杯、大酒坛等都是磁州窑酒具的典型代表。四系瓶为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磁州窑器型,也是当时盛酒器的代表作品。磁州窑四系瓶有四种规格,估计为了适应盛酒量的多少而设计定型。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元人尚酒,一年四季时令佳节皆有酒饮。新年饮屠苏酒、端午饮菖蒲酒、重阳饮茱萸酒、春秋二社饮社酒,不胜枚举。元代饮酒的社会群体十分庞大,宫廷贵族、文人雅士,僧侣百姓,无不包揽。元代疆域辽阔,商业空前繁荣,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为磁州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商队来往络绎不绝,驿站邮传遍布北冰洋到南海的广大地区。全国各地酒肆林立,需要大量的陶瓷酒具,众多驿站、邮传来往的驿卒和商旅对酒具的需求刺激了磁州窑酒具的快速发展。四系瓶的成熟得益于元人尚酒的风气及元代商业的繁荣。

四系瓶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北朝时期,河北贾壁村窑已开始生产带有四系的青瓷罐。北朝是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政权。牧民长期的游牧生活习惯对日常生活用具,尤其是陶瓷产品的造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系罐逐渐演变为四系瓶,并贯穿少数民族统治的整个历程,元代末期逐渐衰落。磁州窑四系瓶的产生为金代,黑龙江兰西县金代墓葬出土的四系瓶,圆腹,通体施白釉,或具有初创特征,应为磁州窑四系瓶的早期作品。

磁州窑“清风花雪月”四系瓶体现了元朝时期人们寄情美酒,放荡豪饮的社会生活现实,又为元代民族大融合提供了历史见证。元朝的统治阶级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族人,生活习俗和汉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元代前期,统治阶级保留了部分少数民族的习俗,后期深受汉文化影响,逐渐实行汉化。元代的制陶技术和文化更是继承和发展了宋瓷文化的精髓和制瓷技术的精华。磁州窑“清风花雪月”四系瓶是深受少数民族生活影响的器型,造型浑厚美观、朴实耐用,放置沉稳,宽厚的四系更便于马上提携移动,显然和蒙古人的游牧生活相适应。四系瓶上飘逸顺畅的字体“清风花雪月”是汉文化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缩影,书法的俊美和深邃的意境都留下了汉文化深深的烙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元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上一篇:中国律师遭遇“安检门” 下一篇:开心网的开心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