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公益云”献礼百年

时间:2022-10-23 03:52:00

IBM“公益云”献礼百年

这个屹立百年的蓝色巨人,正有望在未来成为另外一个领域的领导者

“青滩泄滩不算滩,最怕是崆岭鬼门关;船过西陵我人心寒,一声号子过了青滩……”

2011年11月10日,IBM“公益云”平台正式落户武汉。启动仪式上,IBM武汉分公司行业部经理李楷播放了一段来自秭归船工的峡江号子音频。他说:“演唱者胡振浩老人已于前年去世,这个国家级的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但是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他说的“事业”,指的是由IBM员工志愿者自主研发,公司提供强大支持,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公益合作模式――作为百年献礼的“公益云”。

落户武汉

IBM的“公益云”构想,来自其一直坚持的“企业公民”理念。

“我们从来不把公益战略与商业战略分离开来,相反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IBM全球副总裁严美凤表示:“IBM 相信,一个伟大的公司不仅应具有领先的技术、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有效的盈利模式,更应力所能及地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为我们所生存的社区、城市变得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而之所以最终选择武汉作为首站落户,她表示,2011年无论对于IBM还是武汉来说,都是“意义特殊的一年”――1911年IBM创建,同年辛亥革命爆发。

百年间,两场科技和政治的巨大变革在各自的领域交错进行。“一年前,我们便做下决定,将以公益服务的方式庆祝IBM百年。”严美凤说。而此后,这一构想的“中国版本”逐渐成型――应用IBM“智慧地球”概念及技术,将辛亥武汉地区主要的42个遗址数字化,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站等互动方式远程或者通过实地二维码扫描,进行位置信息查询。

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数字辛亥”,作为“公益云”平台的首个展示项目公开。

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李楷现场演示了这一操作程序:“点击历史图标就可看到辛亥遗址地点分布,蓝色小点为当前所在位置。”展开后即可显示相关资料和实景图片,甚至还有音频讲解。

“数字辛亥”将遍布武汉三镇的42个革命遗址按照历史事件进行分类,用户根据定点位置查看距离自己最近的景点。同时,可通过点击三维图标展开更加详细的信息,包括地址、乘车路径,甚至是附近公厕。

而这一系列繁琐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再到最后编程,都来自于IBM的员工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在志愿者的业余时间展开。”李楷说,“但是大家都严格遵照IBM的技术规范,一丝不苟编写和修改程序,没有丝毫报酬。”

同时他也透露,目前“数字辛亥”的1.0版本已可通过Iphone在线商城免费下载使用,1.1版本正在进入测试阶段,其他程序的适用版也将相继推出。

“1.1版本里我们会增加更多互动内容。”李楷介绍,“比如一些微博的互动,在线签到,以及一些参观券的条形码提供服务等。”

严美凤对这一公益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集结各方的精英,贡献这样的平台,在大家的热情和专才努力之下,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良好开端。”她说,“IBM非常高兴的看见,武汉已经成为实践整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城市。”

多维公益

事实上,“数字辛亥”并非IBM布阵武汉的首颗公益棋子。

自1996年在武汉成立分公司以来,IBM在这座城市的公益脚步就从未停歇。“我们利用云平台帮助武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用这样的催化剂帮助妇女儿童,为这个群体提供更好机会。”严美凤说,“在过去的10余年间,IBM“小小探索者”计划和捐赠也在武汉实施,覆盖11个幼儿园,提供了64部机器,对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而此次覆盖和波及更广的公益行动,则是在此前基础上的升级之作。“今年4月份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想‘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李楷说,“还是像以前那样捐款捐物,去简单的做一些好人好事?还是利用IBM的专长,去做一些特别的事情?”

而实际上,在IBM一贯倡导的“专业服务社会”理念之下,此次“公益云”的特别项目不止“数字辛亥”,还包括“企业全球服务志愿队”(Croporate Service Corps,以下简称“CSC”)。

这一服务模式是同当地政府或行业组织合作,由IBM全球志愿团队针对相关产业和领域开展服务活动,为当地政府产业部门、企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无偿提供培训、调研和咨询服务。

“CSC项目2009年进入中国,迄今为止做了15期。”IBM(中国)公众事业合作部项目经理白钢介绍,“这次与加拿大数码机遇基金会合作,首次进入武汉,3个小组的志愿者团队分别负责制造业、通讯类和高科技相关的企业。”

据介绍,此次进入IBM志愿服务视野的9家本土企业和组织包括:武汉长兴电器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毅力机械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武汉光谷西铂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阿格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和湖北省青年创业孵化器。

“对于企业来讲,它们在城市内部的成长吸纳了很多资源,但同时也难免面临困境。”严美凤说,“我们希望IBM能在这个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在教育和人才发展领域,我们尽可能利用技术优势,把城乡之间的教育失衡,数字鸿沟进行弥合,加速教育和信息间的平等。”

“我们相信,社会企业非盈利机构将在未来的中国发展过程中,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将填充政府和企业两方都不能够完全覆盖的领域,在中间提供一个巨大的能量。”她表示,“在此,IBM也希望能够利用自身经验帮助企业成长。”

联盟为善?

对于外界针对IBM系列公益项目,难免的“商业”质疑,IBM公众事业合作部经理耿晨表示:“目前,我们基于公益的目的,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做成了这样一朵‘云’。它将飘向何方现在定论尚且还早,但是IBM‘创造进步’的初衷从未改变。”

严美凤也坦言,这只是一个“分享”,而并非“彰显IBM在企业社会责任平台上有多么完美的表现”。

在李楷和其全球志愿团队正在测试的“数字辛亥”1.1版本中,IBM交给其一个“重要任务”――去掉所有IBM标志。“我个人,包括我身边的很多志愿者都非常感动。”他表示,“因为我们不想创建这个平台只是为IBM做品牌宣传,不是这样。我们真心希望通过团队努力,共同点亮一个城市的公益未来。”

而对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常态化”和“机制化”的IBM来说,如何寻找这种持续性的公益动力?

对此,同时被IBM“公益云”纳入计划,武汉观鸟协会负责人陶旭东以一个实验举例:拿一个很小的容器,装一点泥,种一点草,放一条鱼下去,每天给鱼吃点食物,鱼会排泄,呼出二氧化碳,草来吸收。

“理论上来讲,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微型生态循环系统。但是事实是用不了几天,鱼会死,草会黄,水会臭。”他说,“因为只有参与的物种越多,自然才是越稳定的。”

同样,这样的“多重参与”也适用于IBM的公益法则。在李楷演示“数字辛亥”操作程序的最后,他列出了一系列感谢对象的名单,其中不仅包括IBM员工,也包括外部编程人员、媒体、院校,甚至是志愿者家属。

IBM的“公益云”风暴,将更多的全民志愿者席卷进来。“我们希望号召更多的合作者,从一个更宽阔的领域协作。”严美凤说,“在‘公益云’平台上,IBM希望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在这样虚拟的联盟里有更多创新和推进。”

而在这其中IBM所扮演的角色,她则如此定义:“当你把公司所特有的专业和技术贡献给社会,你就为整个平衡系统提供最好支持。”

这幅图景引人猜想,又或许,IBM这个屹立百年的蓝色巨人,未来将成为另外一个领域的领导者?

上一篇:李英强和他的乡村图书馆 下一篇:“断尾狗”护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