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研究

时间:2022-10-23 03:03:35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研究

作者简介:陈京生(1947―),男,湖南醴陵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摘 要:拥有世界级中锋的中国男篮在2002年世锦赛仅获第12名,与世界强队在防守上的差距始终是我队的软肋。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6场比赛作了研究,并与2002年世锦赛的7场比赛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防守战术的数量及变化、防守第一阶段的效果、后场篮板球的控制等方面有了质的《跃。在无干扰投篮、对方在限制区接球、联防和全场紧逼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为在北京奥运会取得更好成绩,作者提出了续聘外教,鼓励球员出国、吸纳外员、变封闭式训练为开放式训练、转变全国各级教练员的防守理念、改进防守技战术的建议。

关键词:第18届奥运会;第14届男篮世锦赛;压迫式防守;防守技、战术;国际篮球文化

中图分类号:G841.711/20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279―03

与世界强队在防守上的差距始终是中国男篮的软肋。2004年篮管中心聘请了NBA著名的防守大师哈里斯和“欧洲恺撒”尤纳斯备战第28届奥运会。二位外教对中国男篮进行了针对性改造,最明显的就是防守。经过半年集训,分到“死亡之组”的中国男篮在防守上有哪些变化?什么环节还有待改进?二位外教的现代化理念能否对中国篮球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6场比赛做了防守技、战术的专题研究,并与中国男篮在2002年世锦赛的7场比赛做了比较,提出了改进防守技、战术训练的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西班牙、新西兰、阿根廷、意大利、塞黑、立陶宛队的6场比赛。由于转播及录制原因,与新西兰队比赛为36rain27s,与意大利队比赛为27mm,其余均为40皿n。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德国、阿尔及利亚、美国、阿根廷、俄罗斯、新西兰、土耳其队的7场比赛。

1.2 方法 对比赛录像做统计,指标为:

1.2.1 各种战术运用时间的比率 每场比赛使用战术数量及变化次数。

1.2.2 防守第一阶段效果值 防守第一阶段从对手控制活球开始,至投篮前止。该阶段任务是夺取球权,从而减少对手投篮次数。设定间接夺取球权(造成对方违例、犯规、失误等须掷界外球的球权易手)1次得1分,直接夺取球权(断球、打下并获得球、抢球等可直接发动反击的球权易手)1次得1.5分,犯规1次得负1分,3项得分之和为效果值。

1.2.3 对手通过个人行动(抢位、摆脱等)、配合(突分、掩护、快攻等)及无人防守时进入限制区接球次数。

1.2.4 防守第2阶段对方得分率(投篮与罚球得分之和与投蓝次数之比) 该阶段任务是防投篮,用干扰、打球、封盖等技术降低对手得分率。

1.2.5 无干扰投篮率(无干扰投篮次与总投蓝次之比)。

1.2.6 防守第3阶段的后场蓝板球抢获率,各种方式抢获率及丢失率 抢篮板球时如发生犯规及违例,该篮板球不做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男篮防守战术的数量及变化均有质的飞跃 与第14届世锦赛相比,中国男篮在第28届奥运会增加了半场区域紧逼和全场紧逼。而且每场使用的战术种类及变化次数均大大超过对手(表1)。中国男篮平均每场变化战术17.8次。有的变化是通过暂停、休息时布置的;有的是在特定情况下队员自行改变的,如对手在其前场端线掷界外球时用联防、在一节比赛临近结束时用全场紧逼;还有大部分变化通过场下喊话实施。我队还采用了综合防守,即前场用紧逼,回到后场改联防。

2.2 中国男篮防守第一阶段效果与对手的差距大幅缩小,半场盯人和全场紧逼效果尚有较大差距。

2002年世锦赛我队第一阶段防守效果值几乎为对手的1/5,直接与间接夺取球权次数分别比对手少46次和25次(表2)。第28届奥运会这两项指标分别减少为25次和7次,效果值也上升到对手的一半。对手防投篮前的犯规略多于我队,但罚分仅为我队的1/2。

我队联防效果值超过对手(表3),但半场盯人,尤其是全场紧逼与对手差距极大。世界强队半场盯人时在前场严防控球后卫。对有球队员采用贴身防守,保持在手能摸到球的距离,手不断地掏球、封断。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始终处于能协防、又能控制对手摆脱、还能断球的位置。对姚明采用绕前防守或包夹。当姚明在限制区内抢到位时,我队员在第一时间、第2时间不能将球传进去,直到第3时间才传球,造成球被打、断。阿根廷高质量的全场紧逼使我队失误频频。如在第2节阿根廷全场紧逼,我队在后场端线撺界外球,连续2次被打出界,第3次传球进场、推进到中场又传出边线。阿根廷在这一节里前场打、断球上篮得分3次,中场断球上篮造成犯规1次。

我队半场盯人离球较远,对有球队员没有压力,这与我队员防守理念落后、体能差及技术薄弱有关。同样,我队全场紧逼时对有球对手压力不大,我夹击队员前移速度慢、不狠,技术不规范、犯规多。补防近球对手不及时,防远离球的对手的队员选位不正确。这种全场紧逼或者没有任何效果,或者犯规,或者被对手以多打少。

2.3 中国男篮被对手在限制区接球次数多子与赛队 我队被对手在限制区内接球次数为与赛队的2倍(表4)。限制区是球场上最敏感的地区,无球队员在里面获球立即会得分或杀伤对手。我队经常在篮下漏人。对手无防守进入我限制区接球人次占总人次57.14%,与赛队该指标仅为7,69%(表5)。对手通过个人行动进人我队限制区接球人次比率最低,其次是配合。与赛队该项3指标与我队恰恰相反,个人行动比率最高,配合次之,无防守最低。简言之,我队对无球队员的防守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手无须配合或采取个人行动即可轻易进入我限制区要球。

我队全场紧逼247 9,被对手在限制区接球4次,即每61.75s1次。如以61.75 s为一个单位时间,则半场盯人被对手在限制区接球0.76次,最少(表5)。其次是联防,最多是全场紧逼。上文已经分析了我队全场紧逼的缺陷,但全场紧逼运用时间毕竟只占4.02%。占42.51%的联防篮下无防守漏入达80%则是致命的(表5)。这主要与战术有关。我队采用了2―3、3―2、1―3―1联防,但这些联防与我队的“站桩式”进攻极为相似。对手可以轻易通过我防区结合部,进入无人防区,或在一个防区内集中优势兵力。世界强队的联防几乎都是对位的,并融合了盯人的特点(如夹击)。因此,当对手采用联防时,我队员无防守进入对手限制区接球次数仅占总接球次数的9.09%。36.36%须通过配合、54.55%须通过抢位、摆脱等个人行动才能进入限制区接球。

2.4 中国男篮防守第二阶段的效果有所下降 由于防守第一阶段直接与间接夺取球权次数少于对手,我队投篮少于对

手49次(表6)。我队防投篮的无干扰率大大高于对手,尽管对手因犯规多于我队造成我队罚分超出25分,也无法改变我队投篮得分率比对手少0.09分/次的结果(表6)。我队守联防时对手得分串最高(表7)。

投篮无干扰率低的深层原因是理念落后,继而引发3个结果。1)体能训练不足,无法贴身紧逼。2)防守技术差,如轻易被对手晃过急停跳投。3)战术差距。我队的联防对与赛队的射手基本上是真空的。对手的快攻、突分、掩护等配合经常造成极佳的无干扰投篮机会。与赛队第一高度拉到外线远投不失为一种巧妙战术:因我中锋顾及内线而获得无干扰投篮机会。我队守联防时对手近一半的投篮没有受到干扰(表8)。我队每一种防守战术的无干扰率均高于对手(表8)。

2.5 中国男篮防守第三阶段的后场篮板球抢获率与对手的差距缩小 2002年世锦赛我队与对手后场篮板球抢获率差距为8.89%,第28届奥运会下降到4.87%(表9)。我队高度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抢获总数中的比率呈上升态势(表9)。与赛队该项指标呈下降态势,因高度劣势丢失的后场篮板球竟占丢失总数的40.38%。世锦赛我队与对手落点抢获率差距为5.28%,奥运会扩大为13.94%。落点抢获率与守方向篮下密集收缩和攻方进入限制区的人数有关。每次出现前场篮板球时我队进入限制区为1.94人,而与赛队为2.06人。我队不堵人的痼疾仍未治愈,堵位获得率与对手的差距仍保持在10个百分点左右,因没堵位而丢失的篮板球竟高达27,42%(表9)。对手投了抢、抢了投、重复几次的情景屡见不鲜。

我队全场紧逼时后场篮板球抢获率最高(表10),联防最低。与赛队半场盯人抢获率与我队接近,全场紧逼略低于我队,但由于联防高于我队10个百分点,致使总抢获率高5个百分点。

2.6 要缩小中国男蓝与世界强队在防守上的差距,必须继续走融入国际篮球文化的道路 在哈里斯和尤纳斯的针对性训练下,我男篮的防守质量大幅提升。因此应续聘外教。另外,吸纳优秀外员到CBA打球是使我国篮球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应加大实施力度。

3 结论与建议

1)经外教训练了半年的中国男篮在防守理念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表现为防守战术的数量和变化增多、防守第一阶段的效果值与对手的差距大幅缩小、防守第三阶段的后场篮板球抢获率与对手的差距减少。

2)在防守第一阶段中国男篮的半场盯人与全场紧逼质量较差。由于防守理念、体能、技术、战术等因素制约,我队员离球太远,手缺乏干扰、夺取球动作。

3)中国男篮被对手在限制区接球次数多于对手。建议加强防无球队员的训练,变固定联防为对位联防或半场区域紧逼。

4)中国男篮防守第二阶段的对手得分率与对手差距有所扩大。建议加强体能训练以利贴身防守、提高防投篮技术、加强防守基础配合训练以对付对手的局部配合、提高全队防守战术(尤其是联防)质量。此外应派第二高度防对手第一高度拉出远投。

5)中国男篮防守第三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堵位。建议增加训练和比赛中抢篮板球的统计指标:因没有堵位而让对手从本防区冲抢篮板球次数。

6)应坚持走融入国际篮球文化的道路。建议续聘外教、鼓励球员出国、加大吸纳外员参加CBA比赛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陈京生.中国男子篮球队防守技战术剖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42―4,.

[2]辛江.希望从失意中升起[J].篮球,2002[10]:6―7.

[3]郑彬,何燕.洋教头带来“洋玩意儿”[J],篮球,2004.(5):48-49.

[4]工兵.揪心――中国男篮奥之旅全景回放[J].篮球,2004,(10):47―49.

[5]梁宏达.试试速效急心丸[J].篮球,2004(10):61.

[6]陈京生,许慧.第14届世锦赛及第x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篮板球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553―1554.

上一篇: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腾起高度的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下一篇:鲁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