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目冠名这件事上,我们比台湾早了很多年

时间:2022-10-23 02:57:48

在节目冠名这件事上,我们比台湾早了很多年

2014年3月,伊利用3.1亿元拿下《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冠名权,再一次刷新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创下的2.5亿元电视节目冠名纪录。与大陆动辄上亿的品牌赞助相比,台湾的综艺节目制作预算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近年来,一度堪称综艺王国的台湾综艺节目江河日下,大批量的综艺节目面临着停播的风险。2012年12月,台湾综艺节目进入收视寒冬,仅一个月时间就有将近10个节目停播。台湾综艺节目俨然进入瓶颈期,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归根究底在于萧条的经济环境,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能力和商家的广告投放量。与大陆电视圈生态不同,台湾电视节目的操控权掌握在电视台手中,一旦电视台缺少广告收入,便会向节目施压,久而久之,节目的质量每况愈下。同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将本来就薄弱的收视人群进一步地分流和稀释。除此之外,严格的电视管制和大陆综艺节目的逆袭也给予台湾电视人极大的冲击。

遥想当年,台湾综艺节目处于巅峰状态时,大陆的综艺唯其“马首是瞻”。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为口号喊遍大江南北的《正大综艺》正是出自台湾制作人江吉雄之手。《开心辞典》也是台湾制作人张中炎仿效英国游戏节目《百万富翁》而作的。当时,大陆综艺不如台湾,长期以来一直是业界公认的事实。但当《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在台湾热播之后,形势在悄悄起着变化。大陆不惜重金购进欧美版权,高薪聘用一流制作团队,制作大场面的综艺节目,吸引着两岸观众。甚至在《我是歌手》总决赛当晚,台湾东森电视台停播准点节目,全程转播比赛盛况,赢得了同时段最高收视率。在感受着大陆综艺带来的震撼同时,也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台湾在节目创新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打破束缚台湾综艺前行的镣铐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2年10月5日,长期“保护”台湾电视节目的“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终于放宽政策,公布“电视节目置入性行销规范”,即放宽植入营销和冠名赞助,但节目制作仍须遵守不可引起观众反感以及不得过分凸显产品等原则。虽然开放时间与欧美、大陆以及日韩相比稍晚,对台湾日益枯竭的综艺节目来说已是“久旱逢甘霖”。

2013年4月,中天知名谈话性节目《SS小燕之夜》改名为《佳丽宝小燕之夜》,成为首个接受商业冠名赞助的台湾综艺节目。同月,民视的《舞力全开》获得爱妮雅500万新台币赞助,成为第一家商业冠名的选秀节目。同年5月,为大陆人民所熟知的《康熙来了》也不甘落后,开始了植入式营销之旅,首先使用三星电子产品在Show Girl专场中作为模拟秀场的道具,而后将作为长期赞助的旺旺食品的旺仔形象植入片头,与《康熙来了》天马行空的风格交相辉映、喜感倍增。同年8月,《华人星光大道》第三季中也赫然出现了中兴旗下高端品牌nubia(努比亚)的字样。11月,三立电视台的《国光帮帮忙》获得“红姜黄”500万新台币一季的赞助,成为晚间11点时段的第一个冠名节目。

当大陆的土豪企业用惊人的价码一次又一次掀起赞助浪潮时,台湾的节目冠名之路方兴未艾。

上一篇:中国城镇化不能再摊大饼 下一篇:“死亡来电”岂能为强拆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