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日本秋叶原杀人案

时间:2022-10-23 02:41:41

东京秋叶原,美丽恰如其名。位于千代田区的这个电器购物天堂,时尚、新颖,充满活力,吸引了无数来访的游客。初夏时节,离肃杀的秋季还很遥远,然而一阵利刃乱舞过后,七个鲜活的生命刹那间像秋叶般凋零。静谧、祥和、温馨的氛围不再,“日本安全神话”毁灭了!日本举国震惊。事发第二天,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特别召见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泉信也,责成相关部门调查血案的社会背景,以便采取对策。日本政府表示,将对嫌凶使用的野外求生用刀械加以管理。除刀具管制之外,对于此次事件中暴露的网上杀人预告问题,警察厅要求相关行业团体,一旦发现此类情况立刻拨打110报警。

“天国”沦为“人间地狱”

6月8日12时30分,繁华的秋叶原人山人海。和煦的阳光下,游人沉浸在“步行者天国日”欢乐中。无论是穿“洛丽塔”服装的少女,还是电玩中的“宇宙人”,模仿游戏中场景以及出场人物的cosplay,都让游玩的人们流连忘返。

一辆五十铃牌白色厢式卡车行驶到秋叶原电车站附近十字路口时,突然疯狂地冲进了人群熙攘的步行街。车头所向,三个游人被猛地撞飞。紧接着,车上跳出一个手持尖刀的身穿米色上衣男子,带着冷酷的微笑,冲上去骑在一位被撞倒的男子背上猛刺,然后他又发出一阵野兽般的咆哮,冲进人群,见人就刺,老者、少女、警官……人们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已经纷纷倒在飞溅的血光中。

仅仅5分钟的时间里,17人被刺倒,其中7人送到医院后死亡。美丽繁华的秋叶原,转瞬间尸横遍野,惨不忍睹……5分钟后,恶性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25岁的加藤智大被警察逮捕。数辆红色消防车停在路口,阻断交通。十余辆救护车也赶到了秋叶原,医务人员开始就地抢救受害者。

作案后的加藤,身穿休闲T恤,头部低垂。他告诉警察,他厌倦活着,于是想到了杀人。在接受审讯时,加藤曾数度落泪,但没有为罪行道歉。10日早上,加藤已由秋叶原警局移交给东京地方检察厅,以便作进一步调查。若被谋杀罪,一旦罪成,可能被判处死刑。

也许是巧合,这一天正是“小学校杀人案”7周年的日子。2001年6月8日,在大阪府池田市池田小学,一名38岁的兵库县伊丹市男职员托麻山中卫手持刀具,刺死了7名女生和1名男生,刺伤了2名教师和13名学生。

尽管托麻山中卫有精神病史,主审法官还是认为他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应逃避法律的严惩,判处其死刑。在法庭上,与加藤极为类似,托麻不仅不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宣称本可以杀死更多的学生。托麻山中卫于2004年被处死。这一案件在日本社会产生巨大轰动,从此日本学校改变了“全开放”状态,加强了安全防范。 但是,类似案件仍然频频发生,不仅是学校,而且在购物中心,大凡人群集结的地方,往往沦为暴徒发泄场所和“人间地狱”。

2002年8月,在山口县宇部市购物中心,一名26岁女子突然刺伤3名儿童,2005年4月,在仙台市大篷街,一名38岁无业男子开动卡车横冲直撞,致使3人死亡,7人受伤;2005年12月,在仙台市大篷街,一名52岁无业男子开车撞伤7人;2008年1月,在东京品川区的户越银座商店街,一名16岁高中生用菜刀接连砍伤5人;2008年3月,在茨城县土浦市荒川,一名24岁无业男子挥舞匕首,当场刺死一人,刺伤7人……

是什么让守法公民变成杀人恶魔,又是什么让“天国”沦为“人间地狱”?惨剧发生后的秋叶原,为我们深刻观察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开启了一扇亮窗。

一条严重扭曲的灵魂

剥去加藤智大疯狂作案、草菅人命的外壳背后是条严重扭曲变形的灵魂。

25岁的加藤,出生在日本东北的青森县青森市。父亲在金融机关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小学时,加藤智大是学校运动员,并在市级运动会上拿到过名次。初中时进入市内名校佃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考上了青森县内的名校――青森高中,还是这所高中网球俱乐部的队员。

如果说加藤原来是在一条人生快车道上奔走的话,高中毕业后他的轨迹则转向了一条羊肠小道,踟蹰而行。他仅考进了一家汽车维修员短期大学,步入社会之后,很快和千千万万涉世未深的日本年轻人一样,跌落到社会底层。

加藤先后找了几个工作,但干的时间都不长。2007年11月,他在人才派遣公司“日研总业”登录,被派遣到“关东汽车”下属静冈县裾野市的工厂,每小时工资1300日元(105日元约合1美元),月收入约20万日元。

“派遣社员”不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很容易被解雇,职业很不稳定。就在案发之前的5月29日,派遣公司方面通知加藤,他已经被解雇。苦恼万分的加藤对同事说:“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我也没有一个固定住址,找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

虽然4天后,公司又告诉加藤,解雇被取消了,但此时的他已经对公司极不信任。6月5日早晨上班时,他在汽车零件厂工作时大发脾气,大叫大嚷,说制服不见了。当一名同事送来一件新制服时,他已离开工厂。

现实中平庸沉寂的加藤智大,内心却是无限的孤独。网络成为他唯一能够倾诉的地方,他在网络上写道:“朋友为0人,可以交谈的人为0人。”“世界上有人需要我吗?没有!”他自轻自贱,说:“自己就是垃圾。”加藤也极度悲观,“丑陋的我总被人忽视,连我的存在都没有人认可”、“有人认为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就能获得幸福,但若抛弃了我唯一的容身之处,我会幸福吗”?“高中毕业后8年来的人生完全是失败的。”他痛恨所谓的“成功人士”。

在现实世界中遭遇失败,加藤开始沉浸在电玩虚拟世界里寻找寄托,一步步走向犯罪。绝望的他最终选择了秋叶原,作为自己也是无辜者的生命归宿。在留言板上,加藤屡次表露出杀人的冲动,“无论是谁都行,我就是想杀人”、“我想做的事:谋杀。我的梦想:独占轰动的电视节目”等等,强烈的自卑和孤独溢于言表。案发前几个小时,加藤发出了“我将在秋叶原杀人”的帖子,最后一条留言是:“到时候了!”

这条信息发出后20分钟,秋叶原惨剧发生。遗憾的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这条信息就像是滴水之如大海,当人们还未觉察,生命已经滑向了终极死亡。

“刀文化”与“枪文化”

中央大学犯罪学教授藤本哲也说:“(在日本),由于不能适应社会而表达不满的犯罪连续发生。而在美国,枪击案件也接连发生,可以说现在(日本)的犯罪正在美国化。”

有专家对去年美国校园枪击案的主角赵承熙和加藤智大作了比对,结论令人震惊:

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赵承熙23岁,加藤智大25岁;都很自卑一加藤智大称自己是垃圾,甚至连垃圾都不如,因为垃圾还能回收;赵承熙的许多同学都证实,他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嘲笑和歧

视;都很孤独――加藤智大称网络是他唯一的容身之处;而赵承熙到美国不久,就被诊断有孤独症倾向;都发表了“死亡宣言”――赵承熙精心准备了照片和录像资料;加藤智大多次在网络上留言,表示即将行凶杀人;都寻求媒体的曝光――赵承熙在两次杀戳的间隙将他事先准备好的录像带寄给NBC;而加藤智大留言道:“我的梦想:独占轰动的电视节目。”

两个人也有不同,赵承熙使用了格洛克19和沃尔特P22手枪;加藤智大手持一柄13厘米长的军刀!在大开杀戒前两天,加藤到一间户外用品店购买了一把13厘米长的军刀。闭路电视录像带显示,其间他和售货员说笑,并不时用手作出刺人动作。

日本人喜欢刀,正如美国人喜欢枪。两者的类同,就像两国传统文化对于暴力和武力的崇尚。自古以来,刀,让无数日本人为之神魂颠倒,成为武士道精神的载体;菊与刀,变成了日本的图腾和徽童。

进入20世纪,美国开始考虑通过立法加强枪支管制。1919年,规定对枪支征收10%联邦税收的《战争税收法》获通过,可谓美国国会最早在枪支问题上采取的行动。1933年,迈阿密发生的试图刺杀罗斯福总统事件,促使国会通过了《1934年全国枪支法》,该法禁止拥有机关枪和锯短长度的霰弹猎枪,并要求已经拥有这类枪支的人进行登记。时隔4年,美国又通过了《1938年联邦火器法》,授予财政部给枪支经销商、制造商和进口商颁发执照的权力,禁止销售武器给已经确认有重罪的犯人和逃犯,规定运输被盗枪支为非法。

尽管面临“全美步枪协会”等利益集团的重重阻挡,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发生近两个月后,美国众议院还是在2007年6月13日,通过了一项法案加强国内枪支管制。法案中规定,对于提供枪支给被禁止拥有枪支的民众的人将予严惩,将刑事犯罪者与精神病人的个人数据送交信息库的美国各州,将给予联邦财政奖励。

日本《枪炮刀剑类所持等管制法》似乎更重于对于枪支的管制。虽然也明确规定,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携带刀刃在6厘米以上的刀具,禁止在无许可证的情况下,拥有刀刃在15厘米以上的刀剑。但是在“刀文化”的氛围下,持刀杀人案件频发,例如加藤使用的军刀已经超过了13厘米,这些现实开始促使当局反省法律自身和执行力的问题。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已表示,“政府有必要加强《刀枪法》的执法力度”。

上一篇:社区和谐的“稳定器” 下一篇:“校园阴影”之后的赔偿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