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路径

时间:2022-10-23 01:48:32

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5-0032-01

摘要:微博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网络新奇事物,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群体之中,高等学校就是一个适用领域,微博对于政治辅导员来说具有其积极的作用,如何使用它,对于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博;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

(一)微博主体的多元性。

微博主体,在高校中指的是微博的使用者,在大学里面,大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的主体,他们对于新奇的事情特别是科技方面的产品总是表现出好奇。各种新型的IT产品广泛在大学校园里面使用,所以微博的兴起自然而然地也成为一种“网络潮流”。另外,作为高校辅导员来说,他们也应该是懂得使用科技产品的一个群体,从而达到与学生们的交流,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每个大学都有,因此,微博的使用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和辅导员在内的,同时也包括一些老师,这样一个群体对于微博的应用来说是具有多元性的。

(二)微博内容的新颖性。

微博的内容是吸引高校大学生和辅导员关注和使用的原因之所在,所谓内容,指的是微博主要包含了哪些东西,通过使用微博,我们能够达到什么目的。微博内容的新颖性,相比于其它的“网络产品”,微博具有快速性、便捷性、趣味性等等特点,比如我们能够通过微博在第一时间信息,包括班集体的消息和学生的个人消息,以及图片等等,而且它的传播速度快。另外像微群,它能够把同一个专业的同学聚集起来讨论大家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微博的内容是具有新颖性的。

(三)微博客体的广泛性。

客体,指的是微博存在的载体,顾名思义,微博的使用,必须是在一定的网络平台上的,当今大学生要么是拥有手机,要么是拥有个人电脑,所以微博在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就架起了一条沟通的“网络桥梁”,微博在高等学校中也就有了应用和生存的空间。

二、微博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帮助学生实现班集体网络化,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高校的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里的班主任,但是其又有别于中小学阶段的班主任,中小学的班主任主要的任务是管理班集体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而辅导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上的事情,毕竟大学生们已经是成年人,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也相对比较开放。另外,由于大学的生活比较自由,学生们平常基本上都是上课的时候才会聚在一起,从而出现了大家可能读完了大学还不知道哪个同学叫什么名字的“离奇”事情。通过微博的使用,人们似乎不用再召开班会来进行自我介绍,而是在每个人的微博空间中都有自己详细的介绍。辅导员利用这样一种流行的新鲜网络事物,可以达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的作用。

(二)迅速传递学校及班集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我们都知道,高校的班集体一般是以专业为划分标准的,这样就会出现每个班集体信息的特殊性,有的专业人数比较少,传达信息比较快,而有些专业人数却是很多的,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消息的传达比较慢,甚至会发生有些同学收不到相关的信息,以至于不能够及时召集所有同学开展相关的工作。高校辅导员通过微博,及时有效地向学生们传达学校和班集体的消息,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面临着就业的选择,有时候会出现迷惑的情况。而高校中都会有就业办,一般都会有第一手的就业信息,辅导员也会是第一手知道这些消息的人,因此,向学生发送就业的消息,对于学生及时根据招聘信息来应聘符合条件的职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微博的方便快捷的特性来应用于学生的工作中。

(三)引导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提升专业学习水平。

如果辅导员能够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平台,鼓励大学生们平常多通过微博向同专业的同学求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总结什么好的经验或是方法,那么不管是对学生自己,还是对整个班集体,甚至对于学校来说,都是各方受益的事情。利用这种平台,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是非常有用的,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一个群体,跟中小学生在教育教学上是不同的。他们既是学生,还是成年人。所以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在方法上需要具有多样性,微博也就成为辅导员了解大学生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有效平台。大学生有时会在微博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都是他们当前内心世界的心情,因此,辅导员要经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当然这也要求辅导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三、高校辅导员微博建设的注意问题

(一)从空间上来看,辅导员微博的建设可以慢慢试点,从点到面。

即在一些比较成熟的班集体先行试点,同时也要配备一些知识经验丰富和网络技术较高的辅导员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实验,比如纵向的可以在一些低年级中进行试点,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后,再向其他的年级推广,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横向的可以在文科或是理科中试点,等到有了一定的效果后再向另外的学科应用。

(二)从时间上来看,时间上的投入要把握度。

作为一项比较新的网络应用,它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因此开展起来应该比较顺利,学校各级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但是需要提醒我们的是,辅导员微博的应用应该是建立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班集体凝聚力的基础上,我们担心的是学生以此为借口,做一些与此无关的事情,这不仅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影响学习,这就与辅导员微博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 2).

[2]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85-87.

[3]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作者简介:沈育德,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柏拉图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下一篇:《大学》的管理哲学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