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地区非洲菊冬季保温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23 01:17:47

鲁南地区非洲菊冬季保温技术研究

摘要 对鲁南地区引进的非洲菊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品质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选出了适宜栽培的10个非洲菊优良品种;开展冬季保温技术试验,并形成科学合理的操作模式,为提高非洲菊产业的栽培效益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非洲菊;品种引进;保温;鲁南地区;冬季

中图分类号 S68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83-02

Winter Heat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f African Chrysanthemum in Southern Shandong Area

ZHENG Qin

(Lanshan District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Liny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Linyi Shandong 276001)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qualities of African chrysanthemum varieties introduced to southern Shandong area were compared,10 suitable African chrysanthemum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Winter heat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was conducted,and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ode of operation was formed,so as to provide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frican chrysanthemum industry.

Key words African chrysanthemum;variety introduction;heat preservation;southern Shandong area;winter

非洲菊(Gerbera Iamesonii)为菊科大丁草属宿根多年生草本花卉,又名扶郎花、太阳花、原产南非,为世界五大切花之一,倍受消费者青睐。临沂市于1998年引种栽培获得成功,经过15的努力,现已发展非洲菊生产基地333.33 hm2,引进新品种30余个,目前已成为江北最大的非洲菊生产基地。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技术不配套等原因,导致非洲菊切花单株产量较少,产品的优质品率低。为促进标准化生产,提高非洲菊的品质和等级,增加花农收入,进行非洲菊切花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根据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鲁南地区气候特点的非洲菊标准化栽培技术,并用以指导生产实践。通过推广该技术措施,从而有效改善植株生长状况,提高成株鲜切花单株产花量和花卉产品的优质品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置在临沂市兰旗花卉种植基地,基地占地33.33 hm2。试验地地貌类型平原,坡度低于10°,土壤发生类型是潮土,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pH值为6.5~7.0;试验基地紧靠沂河,地下水位1.0~1.5 m;土壤空气孔隙度不低于18%,耕作土层厚度20~25 cm;试验地地处东经118°16′,北纬35°9′。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90~920 mm。历年平均气温为13.3 ℃,7月最高,1月最低。地面温度历年均为15.3 ℃,日照时数为2 357.5 h,日照百分率为55%。无霜期平均202 d。

1.2 试验材料

1.2.1 品种及性状比较。非洲菊株高30~50 cm,叶柄长10~20 cm,花盘直径10 cm左右,有的达12 cm以上。花呈带状舌形,内围呈管状,花色丰富,有红、粉、橙、黄、白等,鲁南地区适宜栽培品种主要为红色、黄色和白色系,其中有大臣、红艳、热带草原、小红、水粉、玲珑、紫悦、大雪桔、阳光海岸、白马王子10个品种,这些品种不但生长状况良好,而且花色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各品种主要性状与品质比较见表1。

1.2.2 生态习性。非洲菊喜冬暖夏凉、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 ℃;低于7 ℃、高于30 ℃生长缓慢[1-3];低于0 ℃、高于35 ℃停止生长;长期低于2 ℃叶片发红;低于0 ℃易受冻害,喜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pH值保持在5.5~6.5较好,环境条件适宜周年开花,每株年产鲜花25~75枝。

1.3 试验方法

1.3.1 改良大棚结构试验。为防冬季温度过低,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试验选用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的大棚结构模式:棚体长80 m、宽10 m、高3 m。大棚东西向长,东西两端及后壁采用空心砖筑墙,大棚后壁采用2层空心砖筑墙加厚,双面水泥抹缝,覆盖3~4丝流滴膜,棚与棚之间间隔4~6 m。试验通过对新式改良大棚在冬季不同时间的增温调查,与普通大棚作为对照(CK1),得出在无覆被物情况下增温情况。

1.3.2 保温措施试验。由于鲁南地区采用日光温室进行非洲菊生产,冬季气温较低,会降低切花产量和质量,甚至会产生冻害[4-5]。为确保非洲菊生产正常进行,选择冬季夜间最低气温降至7 ℃时,加盖1层厚度为0.5 cm的草帘和1层3~4丝流滴膜薄膜(在草苫外层);后墙采用防风障,先把玉米秸成捆绑成直径20~30 cm厚玉米秸束,再将玉米秸束立于大棚后墙用绳与墙面勒紧并固定好;或加盖塑料薄膜1层,固定好。试验通过对设计的新式改良棚采取覆被物保温措施的大棚在不同时间的温度调查,与未采取覆被物保温措施大棚作为对照(CK2),得出新式改良棚冬季保温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式改良大棚增温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新式改良棚比普通棚增温效果明显,可以多增温3~5 ℃。具体温度的保持,与花农的操作技术也有很大关系。

2.2 新式改良棚冬季保温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由于新式改良棚采取覆被物保温措施,比未采取覆被物保温措施的棚增温效果明显,夜间可以提温2~3 ℃,可以有效确保非洲菊无冻害现象发生,保障冬季非洲菊切花的产量和质量。

3 结论与讨论

对引进的非洲菊新品种,通过生态学观察调查研究法进行品种评价[6],确定大臣、红艳、热带草原、小红 、水粉、玲珑、紫悦、大雪桔、阳光海岸、白马王子10个适宜鲁南地区栽培的百合优良新品种,创新了大棚建筑模式,进行了冬季保温试验,夜间可以提温2~3 ℃,为非洲菊冬季正常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该项技术已在兰旗花卉种植合作社、永兴花卉种植合作社获大面积应用推广,受到广大花农的欢迎。

4 参考文献

[1] 陈海霞,吕长平.非洲菊保护地无土栽培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12):95-97.

[2] 宋继昌.青藏高原切花非洲菊特征特性及设施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73-174.

[3] 杨青鸿.风姿独具的切花――非洲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1):41.

[4] 董晓华.非洲菊的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2(3):31-32.

[5] 鲁卉.日光温室非洲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6(1):42

[6] 邵小斌,袁兆春,朱朋波,等.切花非洲菊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技,2007(3):160-162.

上一篇:崩岗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 下一篇: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与防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