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园林植物蓟马种类及综合防控技术

时间:2022-06-26 10:16:44

登封市园林植物蓟马种类及综合防控技术

摘要 通过调查,报道了登封市(嵩山地区)危害园林植物的蓟马种类共12种。其中榕母管蓟马、色蓟马为河南省新纪录,并对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蓟马;园林植物;综合防治;河南登封

中图分类号 S436.63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44-01

登封市位于中岳嵩山脚下,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其园林植物与嵩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于一体,植物种类复杂,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多样,害虫种类繁多。加之近年来随着打造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进展,城市以扩展园林绿地规模为重点,提升城市绿地系统文化内涵和景观质量,苗木引进工作频繁,引种范围越来越大,有害生物也就“搭乘”了苗木、种子到处“旅行”,给城市园林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人们在充分享受城市园林植物带来的优美景观和清新空气的同时,园林植物虫害却呈现频发、暴发的趋势,管护费用逐年增加,而害虫危害却有增无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管理方案,对登封市园林植物主要的害虫种类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蓟马种类

通过调查鉴定[1-2],有蓟马12种,隶属3科9属。

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Linnaeus)],寄主为花蓟马。

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erman)],为河南新纪录,寄主为榕树。

蓟马科(Thripidae):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寄主为月季、百日花。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mis(Uzel)],寄主为早熟禾。温室蓟马[Heliothrips haemorrhoidalis(Bouche)],寄主为桃、樟。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Karny)],寄主为三叶草。桑蓟马[Pseudodenrothrips mori(Niwa)],寄主为桑。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Bagnall)],寄主为早熟禾。塔六点蓟马(Seolothrips takahashii Priesner),寄主为山楂叶螨。色蓟马(Thrips coloratus Schmutz),为河南新纪录,寄主为枇杷、百日花。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Bagnall)],寄主为洋槐。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deman),寄主为梅、李。

2 综合防控技术

单一使用任何一种防治方法都不是控制园林蓟马危害的最佳方案,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2.1 园林植物的检疫、消毒

在园林规划、建设时,尽量采用登封市当地树(草)品种。确需引入(进)时,一定要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消毒制度,从源头上彻底杜绝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2.2 园林生态环境治理

一是冬季或早春清除林木、花草间的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二是蓟马一般在干旱条件(相对湿度70%以下)下发生,加强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蓟马发生的生态环境;同时,可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发生危害。

2.3 物理防治

蓟马具有趋蓝色的习性,可用蓝色的PVC板,涂上不干胶,在灌木、花草间每隔10 m左右放置1块,略高10~30 cm,可减少成虫产卵和危害。

2.4 生物防治

在北方,蓟马的天敌主要有小花蝽、窄姬猎蝽、蜘蛛、赤眼蜂、草蛉、阶梯脉褐蛉及一种食虫菌[3]。目前,我国应用天敌防治蓟马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也未开发有效的生物制剂。可采用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的各种办法,增加天敌数量。

2.5 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园林蓟马的有效措施,关键是早查虫情,注意虫口数量变化,在蓟马危害初期及时早治。在施用农药种类上,菊酯类农药对蓟马无效,甚至有时可能对蓟马有引诱作用,应避免使用菊酯类农药;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的农药[4-5]。有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证明:15%唑虫酰胺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持效期长;70%吡虫啉悬浮剂3 000倍液速效性好;2.5%多杀毒素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0.7%印楝素悬浮剂1 000倍液,或0.3%苦参碱悬浮剂200~300倍液等对蓟马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改进农药使用技术,可采用内吸性农药根部土壤施药或药剂涂枝干的方法;采用静电喷雾的方法[6],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喷洒过程中的药雾飘移。既可达到控制效果,又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残留和污染,还可明显减轻对天敌的伤害,从而加强对城市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效果。

3 参考文献

[1] 韩运法.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五十五册 缨翅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120-145.

[3] 马松岳,何康来,王振营,等.黄淮海地区玉米蓟马发生与防治研究现状[J].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2005(6):412-415.

[4] 杨荣生,徐富有.杀灭菊酯对蓟马的诱集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1985(1):32.

[5] 邵振润,张帅,高希武.杀虫剂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56-91.

[6] 向见,朱旭东,廖光铠.静电喷雾防治小叶榕榕母管蓟马药剂筛选[J].重庆林业科技,2010(1):48-49.

上一篇:农药基础知识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舒城县板栗病虫害特征特性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