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湿地重现生机盎然景象

时间:2022-10-23 12:08:00

“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荡漾、鹤舞鸟鸣。莫莫格白鹤种群数量已由2005年前的8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3800余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集中停歇地。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通过引水保湿、退耕还湿、共管共建等方式,使湿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介绍,吉林省湿地总面积172.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2%,是中国湿地类型较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吉林省已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和26个湿地公园,使48%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针对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年份干旱少雨、湿地周期性缺水严重的状况,该省近年来实施了“河湖连通”“引霍入向”“引嫩入莫”“引洮入向”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为湿地长效补水奠定了基础。

目前,西部地区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已累计为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湿地补水6亿多立方米。向海2万多公顷湿地得到有效恢复。莫莫格湿地通过引水,使6万公顷的苔草、小叶樟和芦苇得到恢复。“每到春季,近千只白天鹅来到向海自然保护区,重新把向海作为栖息地。”向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林说。

湿地保护区内耕地存在及非法围垦蚕食湿地,是湿地面临的重大威胁。对此,吉林省积极开展退耕还湿工程。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兰宏良说,湿地是吉林省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必须划定湿地保护红线,“这个红线既是限制开发利用的高压线,又是维护基本生态平衡的安全线。”

在向海自然保护区内的兴隆水库,记者很难将眼前的水丰草美之景与此前的万顷耕地相关联。陈林告诉记者,在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向海湿地面积急剧萎缩,下降了90%。兴隆水库几近干涸,库区作为工资田分给职工耕种已有11年。“白城市利用河湖连通工程两次将水注入水库。目前水库水面接近1800公顷。”

此外,吉林省积极探索湿地保护“共管共建”新模式。2013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吉林省林业厅在吉林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湿地恢复与合理利用研究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兴土带领科研团队对严重退化的牛心套保芦苇湿地进行了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研究,并应用生态学的生物共生与物质循环原理,建立了苇-鱼(蟹)-稻复合生态工程模式。

据了解,恢复后的芦苇湿地可以为鱼、蟹提供饵料资源,鱼、蟹可摄食危害芦苇的害虫,鱼、蟹的粪便可增加肥源,其摄食活动又可疏松土壤,促进芦苇地下茎发育繁殖,从而提高芦苇的质量与产量。

“在项目的示范过程中,芦苇湿地利用面积达4000公顷,鱼、蟹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增加了苇场职工和农民的收入。”兰宏良说。

上一篇:家常饭亲情理念世博会引共鸣 下一篇:大宗商品或“酝酿”上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