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检测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23 11:26:07

基桩检测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摘 要】针对当今各种类别的基桩检测技术,本文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一些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不仅提供了应用一些检测技术的规范指导而且还为以后的基桩检测技术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关键词】基桩;静载检测技术;动载检测技术;预估技术

0.引言

静载检测、动载检测、超声波检测、预估技术等都属于基桩检测技术的基本内容。因为跟它有关的技术领域比较多,所以它的学科是属于综合性的学科。目前桩基础正在转型,正在完成由传统的桩型到新型的桩型的转型,一些新的机遇正在向基桩的检测技术靠近。

1.检测技术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都属于静载检测技术的范畴,这样就可以对桩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检测了。基桩高应变检测和基桩低应变检测属于动载检测技术的范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检测桩的承载力和桩身的一些性能。所谓的超声波检测技术就是指在将混凝土中一些因素的对应关系测试之后,来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判定。有很多种类别的预估技术,这些技术主要体现在成桩对基桩承载力进行估计的过程当中。

2.应用分析

目前有很多量的基础形式桩基础比如被作为建筑物首选的基础形式,决定桩基础应用是不是可以健康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基桩的质量问题,基桩检测技术能不能够正确的得到应用与桩的基础和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些不是很规范的现象出现在了基桩检测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需要对一些在理论上不是很完善的基桩检测技术做深入的、进一步的探讨。所以,如何很好的地运用已有的基桩检测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显得很重要。

2.1静载检测技术

一种比较成熟的检测技术是基桩静载检测,截止到如今此种方法在对基桩承载力和对应沉降进行确定方面是较其它方法更为准确的一种检测方法。而不是所有的检测都可以用基桩静载检测技术,使用它是有前提的,前提是要依照国家的一些技术指标来对程序进行规定,同时要保证步骤的正确应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其检测的结果更加的准确。

2.1.1试桩—锚桩—基准桩间距

关于使用锚桩反力梁等方式的静载检测,要对试桩—锚桩—基准桩间距问题进行特别的关注。关于此一些规范已经对此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只有静载检测要越发的与基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相接近,其最终的检测结果才可能更加的准确。而在通常情况下,工程桩作为检测用试桩和锚桩较为常见,他们之间的距离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够满足所规定的要求,但是试桩、锚桩和基准桩间距更是被忽视,最终导致检测的数据不很准确,最严重的是严重的危害了沉降的建筑物的安全。之所以把工程桩作为检测用的试、锚桩是因为检测机构要承揽业务,从而满足一些业主所提出来的要求;对检测的成本进行降低,对检测的技术要求有所保留;换种说法就是不仅一点都不清楚桩的荷载传递原理而且也不明白规范规定的意义。

2.1.2基准梁设置

为了使得记录试桩位移的百分表更加方便快捷,也为了使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更加的快捷方便,通常情况下由型钢来构成基准梁,基准梁两端的基准桩通常情况下为粗钢筋,基准梁和基准桩的连接方式应该如下:将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接。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假如环境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就可以使测量的误差减小到最低。而通常的情况下,很多的桩的静载检测都没有对这一点进行重视,而是将基准梁和两端基准桩的连接没有固定在一起是分开的。最终导致不尽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或者说基准梁出现变形的情况,而且会使得一些数据的记录不是非常准确,这对基桩承载力的正确判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做的原因是检测机构为了省事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一些基准梁的设置规定。

2.1.3荷载架刚度

荷载架是一种装置,此种装置可以为基桩静载检测提供反力,基桩检测能不能够安全以及检测的数据能不能够准确的决定性因素是荷载架的刚度能否达到基准检测所要求的标准。如果荷载架的刚度没有达到标准,可能会现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

2.2动载检测技术

虽然基桩动载检测的技术的理论从整体来看需要完善,但是只要多注意使操作规范、对照更加真实即可,因为要检测的样本不少,所以其检测结果的精度通常情况下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

2.2.1高应变动力检测

高应变动测现场所采集而得到的波形曲线理论上如下:曲线前面部分重合,对应的一些峰值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最终两条曲线归零。

在通常的情况下,基桩的检测报告给出的曲线与理论上是不一样的,不仅曲线前面的部分不重合,而且相对应的峰值也不成比例。这些结果就说明记录到的波形曲线不符合标准,所得到的信号也不正确,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选用CAP-WAP法还是选用CASE法,最终经过分析计算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可能正确。追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基桩检测人员几乎不知道高应变动测理论知之甚少;传感器没有正确的进行安装;对先进仪器设备的依赖度太高等。通过计算机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分析计算来获得高应变动的检测结果,不管高应变现场的检测记录到的波形曲线合不合格,计算机都不能对所采集到的数据信号的正确性进行识别,假如所采集到的错误信号不去掉的话,计算机会依旧的使用,最终的结果是计算机在错误信号的基础上给出了错误的结果。这就可以说明如果对波形曲线不加以分析,最终导致的后果是十分的严重的。

2.2.2低应变动力检测

通常情况下反射波法的假定是把桩看做一维的弹性杆件,原理如下:给桩加一定的竖向激振,在一些情况比如桩身出现波阻抗不同的界面的情况时,最终导致桩产生了反射波,根据这些可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通常情况下,反射波法检测报告存着一些问题。与正常的桩身截面阻抗相比,它的缺陷部位的截面阻抗偏小。存在一些诸如桩身积聚、基桩加泥等问题,与正常的基桩承载力相比,它的承载力也是偏小;一些基桩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承载力比正常的要小,和正常基桩承载力的相比,其其承载力也不一定就偏小。但是桩身缩径和扩径更是有很大区别的。原因如下:关于反射法的一些基本原理检测人员不是非常的清楚;在应力波的曲线中杂波如果处理的不恰当;也没有与现场开挖相对比等。反射波法应力波曲线能否正确的得到判定,与桩基工程的整体性能息息相关,这些技术的问题应该分析得清清楚楚。

2.3预估技术

基桩承载力预估技术种类繁多,但是每一种类别都有它的边界条件和适用的对象,前提是要在样本数量较大的统计技术基础之上的,这不是基桩承载力检测的主要技术。假如基桩检测人员对解桩的荷载传递原理、施工的工艺、设计的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那么就别随意的照搬使用。

3.结语

基桩静载检测的理论模型与桩在通常情况下的工作状态很是接近,检测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因为它具有检测周期长,检测的样本数量不多的特点,所以对整个工程的基桩的一些性能评定不是很有利。与静载检测相比,基桩高应变检测的检测周期偏短,检测的数量也在一步一步的增加,它的理论模型慢慢的在完善,同时要要求检测人员具有高的技术的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为基桩低应变检测具有低的检测费用、简单的操作等特点,所以可以用来大面积的抽检工程桩的成桩质量,这对于桩基工程的质量的控制很有利。(下转第150页)(上接第31页)总而言之,各方面综合考虑,才可以使基桩检测技术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

[2]姜莲玉,席俊.低应变法现场检测基桩完整性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8,34(19):100-101.

[3]李凌云.浅谈反射波法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6,32(18):86-87.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煤炭发热量测定的精确度 下一篇:工控异构集成系统实时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