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融情感态度教育的尝试

时间:2022-10-23 10:42:54

大学英语教学融情感态度教育的尝试

摘 要: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发现并且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精神需要,在组织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注入真实的情感,并使之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并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情感渗透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需“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1 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夸大了认知的单一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特别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加应该注重情感因素,因为与其它学科领域相比,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而所谓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2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态度目标的途径

2.1 建立师生之间情感沟通渠道

情感态度中兴趣、动机、自信及意志等都属于隐性目标,不能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来实现。虽然大学生均已成年,思想情感较为独立。但是90后的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饱受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呵护,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加之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与中学截然不同,大部分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不知如何培养兴趣、激发动机、获取自信和锻炼意志。因此,任课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一是在教学中要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民主、相互尊重的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和场合。例如,有些情感问题可以集体讨论,但有些问题则单独探讨。沟通和探讨情感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使学生能够亲师而后信其道。另外,教师还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品德修养,以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学中要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2.2 教学过程注入情感

2.2.1 课堂评价要情感化。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方法。引用一些褒义形容词,如“good,perfect,fantastic,”等。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I’m glad you’ve made progress.”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使学生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2.2 课堂组织形式要情感化。英语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高度操练性,在每堂课上都应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通过切身体验,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真伪、美丑和善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活动服务,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策略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间,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如环形、扇形、椭圆形等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开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布置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学习不同国家文化习俗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创设不同的场合编写对话并表演,以此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并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2.2.3 教学内容处理要情感化。在英语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在情感维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重组。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同时受到感情的熏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其内容涉及友谊、就业、安全、环保、文明、礼仪、运动、音乐、道德诚信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把情感态度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优良品质。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不乏 BillGates,Steve Jobs 及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等大学生喜欢和崇拜的成功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功人士作为榜样汲取优良品质,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全面地了解榜样的生平、事迹和成长经历。基于阅读进而展开课堂讨论,分析他们为何成功以及面对成功的态度。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2)教学任务的设计遵从隐性分级的原则。每个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任课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布置难易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差等生也有成就感,不会受到同辈压力的影响而厌学、弃学。(3)结合单元主题学习,渗透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利用教材中涉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教育方面进行适度的拓展。

3 结语

虽然教学中融情感态度教育的尝试非常困难,但只要深入学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理性和情感统一的角度来驾驭和开展课堂教学,尊重、理解学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最终能使学生乐学,让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小芸.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育人[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

2 蒋显伦.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英语应用能力[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3 曹晓婕.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考试周刊,2009

上一篇:经管类社区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下一篇:谁动了你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