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10-23 10:07:07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27-01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严重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人将终生携带,且每年有5千万-1百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死于肝脏疾病。护理的关键是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正确面对乙肝病毒携带,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提高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在感染症科门诊诊治,确诊为乙型肝炎者145例,男59例,女86例;年龄16-68岁,平均42.4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0例,高中39例,本科66例。

1.2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

1.3 结果 所有患者无乙型肝炎症状出现,无急性发作,无一例发展为乙型肝炎、肝硬化。

2 心理状态

2.1 重视不够 部分携带者吃饭、睡觉等一切正常,无不适症状,从而不去理会;另一部分携带者由于工作忙或经济困难等原因,开始坚持定期检查,正常后便不再坚持复查。

2.2 知识的缺乏 部分患者不知道怎样重视。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健康教育

3.1.1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称为健康携带者,肝病专家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活检做过研究,结果发现其肝组织正常者只有10%,而90%的肝脏组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目前治疗乙肝病毒还没有特效药,但现在的医学观点认为还是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专家认为抗病毒治疗能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但是由于抗病毒治疗疗效低,而费用又较高,所以临床不少携带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要求患者到正规医院。

3.1.2 勤复查 不是每位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所以不必惊谎害怕。

3.1.3 消毒隔离 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向他们介绍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防止传播的注意事项。

3.1.4 保持排便通畅 排便2-4次。

3.1.5 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及清洁 皮肤搔痒时勿抓破,以免传染给他人或给自身增加感染机会。

3.1.6 注意饮食 禁止喝酒,感冒或患其他疾病时,注意勿使用可损伤肝脏的药物,饮食要讲究营养,更要注意适量。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

3.1.7 劳逸结合 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可以正常工作、学习。但从生理上讲,他们的机体中存在着免疫缺陷,从医学上要求应比正常人更注意休息,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注意生活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方而尽可能避免着凉、劳累、生气等诱发因索,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快,提高机体免疫力。

3.2 护理措施 因人而异,由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年龄层次等的不同,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咨询及护理指导。对于思想顾虑重的携带者,要和他们进行诚恳、友好的交谈,耐心听他们倾诉,并认真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正确认识和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解除或减轻紧张、恐惧情绪。劝导其要心情愉快,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要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使其做到按时复查。

4 讨 论

尽管目前对乙肝病毒的根治尚无特效方法,但是作好各方而的养护,达到长期无症状是可以达到的,对整体疾病的防治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有研究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常伴随着比较严重的心理疾患,尤其是抑郁和焦虑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阻碍病情的好转。

当今医学模式逐渐由单一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逐渐重视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人体发病中的作用,其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去除病毒困难,稍有不慎还容易导致急性发作、肝硬化、肝癌等,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故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各种压力的接踵而至,乙肝携带者除直接引起患者躯体痛苦以外,还可以危害患者心理健康,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乙肝病毒在我国携带者众多,所以在其防治工作中,不但要医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还要重视必要的心理治疗及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作好卫生宣教。

上一篇:泌尿系腔镜手术护理配合 下一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家庭支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