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许多愁

时间:2022-10-23 09:37:10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折《西厢记・长亭送别》,全篇剪不断,细梳理,尽离愁,“沁人心脾,感人至深”。为抒此情,作者王实甫不是“欲说还休”,而是煞费苦心,全力经营,尽量说透。

一、透过人物外形写其内心离情

(一)写其外形,显示她的形销体损。[滚绣球]:“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崔莺莺才听到一声“去”,手镯就松了,才望见将分手之处,人就消瘦了,夸张地表现了她听说张生将走,内心那种如煎如焚的情状。[幺篇]:“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昨宵今日”,长亭之上,莺莺一想到还要苦度一段时日才能结成佳配,就魂不守舍,精神恍惚,一夜间腰就变细了,刻骨相思,不言而喻。这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写其外形,显示人物的细节。[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莺莺复杂的内心世界。当她看到张生在西风黄叶、寒烟衰草的背景下,“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脱布衫])莺莺是“猛然见了把头低”,临别之际,她多么想再看看他呵,可是只见他在那里强抑悲愁,更加心如刀割,她又不敢在老夫人和僧人面前表露感情,只得赶忙低下头,在那里“长吁气,推整素罗衣”。佯为整衣,借以掩饰。一个大家闺秀的矜持之态话现出来。[三煞]:“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当张生即将跨马登程时,因为老夫人与长老已不在身边,她也就没有了顾忌,也就让强烈的感情尽情地流露于形色了。

二、借景物描写抒离情别绪

(一)借景言情。[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描绘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蓝盈盈的天,白粼粼的云,金灿灿的地,红艳艳的枫林遍山野。尽管有呼呼西风,阵阵归雁,但整个画面色彩鲜艳,动景静景结合,冷色暖色搭配,乐景悲景互应,作者在一片诗情画意的迷人色调中定格的是诗意的迷惘与浓浓的哀愁。[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路边柳丝摆荡,她想缚住张生的马儿不跑;疏林成行,她想请它挂住夕阳不西沉,这样可以和张生多待一会儿。[四煞]:“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这是她与张生话别,想象所见荒凉落寞之景,更能显示其内心的忧郁悲伤。

(二)以景托情。[脱布衫][一煞][收尾]几支曲子写景,作者精心选择了一些凋敝、凄凉、萧条的景物入诗,用悲凉之景衬托哀伤之情。[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以凋零衰败之景衬托张生因离别而弥漫心头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夕阳古道上听不见情人温存话语,只听得秋风中禾黍飒飒作响,拉车的马儿萧萧嘶鸣,这萧瑟凄凉的景象,把莺莺柔肠寸断的心情烘托得催人泪下。[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曲终人散,举目四顾,唯一鞭残阳如血。张生远去,莺莺独留,人远山遥。莺莺目送张生的身影过了一山又一山,最终化作一个小黑点隐没在群山暮霭中,周围只剩一片阒寂。境凉情悲,景寂情怨,真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离愁

(一)借典故拓展离愁。[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儿连用几个典故以表明心情。“红泪”用的是王嘉《拾遗记》中的典故。传说薛灵芸被选入宫,辞别父母时,用玉壶接下她的眼泪,玉壶都染成了红色,借此表现莺莺因别张生而伤心欲绝的感受。“比司马青衫更湿”,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儿是说莺莺为离别而流的眼泪湿透了衣衫,比当年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时流的眼泪还要多。“伯劳东去燕西飞”语出乐府诗“东飞伯劳西飞燕”,比喻人的离散。“未饮心先醉”化用了宋代词人柳永《诉衷情》词句,原句是“未饮先如醉”,一经改动,语意更加沉重。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引经据典,将崔张二人的离情与历代古人的情感对接,贯通古今,既写他们的离愁无边,又调动读者阅读、生活体验,引爆读者感情共鸣的火花,将古今愁绪融为一体。

(二)借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写离愁。[四煞]:“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把本属人物心理活动的愁和恨比拟成有形、有量、有重之物,能把华岳三峰压得低下去,能用大车小车装载。这里运用夸张、比喻中的通感、对偶等手法,把莺莺的愁极恨绝写得真切感人。

四、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这前面的两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都是莺莺的内心独白,接下来红娘的问话打开了她感情的闸门,使她内心的愁绪喷涌而出,尽情倾诉。莺莺从眼前车马行色牵动愁肠说起,说明了沉重的别绪压在心头,是无心打扮的原因。继而设想今后孤独凄凉的生活情景,在孤寂中只有昏睡和以泪洗面。想到这悲愁的光景,不由得心痛欲绝,发出了“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的无可奈何的悲叹。然而,别离已经无法避免,唯一可告慰的是别后能鸿雁传书。于是,莺莺只能强忍悲痛,叮咛张生:“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一出《长亭送别》之所以愁长长、意绵绵,让看者动情,读者动心,是因为作者善于驾驭多种艺术技巧,苦苦经营,字字言情,句句写愁,贯通古今却清水芙蓉,自然天成。《长亭送别》真不愧为写离愁别绪的千古绝唱,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

上一篇:浅论诗歌的教化功能 下一篇:古诗歌鉴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