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时机

时间:2022-10-23 08:54:22

把握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时机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追问 时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31-02

“善教者,必善问。”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提问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而提出问题后的二次提问――“追问”,则显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艺术。追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懂某一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第一次回答的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再次补充提问,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有效的追问,往往能够再次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追问作为前一问题的补充和延伸,何时问、何处问,显得尤为重要。

一、追问在学习重点处

一节课落实到位与否,关键看是否抓住重点,重点落实好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在教学重点处进行追问,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学习了《比例》这一课后,笔者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

在下面4个“比”中,只有一个比与∶5组成比例,请你选一选。

A.5∶3 B.15∶1 C.1∶15 D.5∶1

……

师:同学们都选对了。你们是根据什么来找到答案的呢?

生:我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把5个比的比值全部都算出来,哪一个比的比值与∶5的比值相等,就和∶5组成比例。

师:对的。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只要找到两个比的比值是相等的就可以了。但是每道题目都要算比值,觉得有些麻烦,能不能不算比值,就能知道答案呢?

学生认真思考。

师:谁想到办法了吗?

生:因为在∶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5,根据求比值的方法,前项除以后项,由于前项比后项小,所以比值一定小于1。而在下面4个答案中只有1∶15的比值是小于1的,其它3个比的前项都大于后项,比值肯定都是大于1的。所以,根据排除法,肯定选择C.1∶15。

……

以上案例中,能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在重点处设计一练习,当学生都觉得需要求出每个比的比值后,才能作出判断时,教师再追问:“那么可以不算比值,就能知道答案吗?”这一追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学生通过思考,找到了更为简便的方法。通过这样一个追问,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知道求比值的方法,还要估计一个比的比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思维拓展,锻炼了能力。

二、追问在思维关键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总会生成很多学习资源,有些生成性的资源,总是在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优秀教师往往善于利用这些关键资源,开展课堂追问,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之后,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生:林书豪2012年投球的命中率为30.5%。

师:这个30.5%表示什么意思?

生:30.5%表示林书豪投了100个球,进了……进了30.5个球。

师:0.5个球怎么投?

(教室里一片笑声。)

生:怎么能有0.5个球,应该表示林书豪大约进了30个球。

生:用四舍五入法,林书豪投了100个球,大约进了31个球……

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

……

师:林书豪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

生:30.5%表示林书豪如果投了1000个球,进了305个球。

(学生思考)

师:大家想一想2012年林书豪是不是只投了100个或1000个球呢?

生:肯定不是!

师:那么命中率30.5%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片刻的思考后,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起了手。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林书豪2012年投球的命中率为30.5%这条随机产生的信息,通过不断的追问,引领学生去探索、思考、讨论,逐步深化对百分数这

上一篇:谈如何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 下一篇:试论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