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23 08:35:43

肠易激综合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采用心理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及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并对其治疗后的效果作详细分析。结果:实验组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其基本症状得到改善,并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焦虑感和抑郁感。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能使肠易激综合症状得到改善并能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焦虑感和抑郁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心理治疗;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74-0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频率和性状改变的症候群,简称为IBS。由于患者时常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和抑郁,所以心理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患者在出现IBS症状时往往情绪上都非常紧张。因此为了研究心理治疗在IBS治疗中的效果,对患者进行了以下试验。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对我院收治的11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腹泻型IBS36例,便秘性IBS24例,男性为20例,女性为40例,年龄在20岁~58岁之间,病程为2~8年;对照组中腹泻型IBS32例,便秘型IBS22例,男性为16例,女性为38例,年龄在22~60岁之间,病程为2到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的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的治疗方法。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常规药物治疗:腹泻型IBS患者服用匹维溴铵50 mg/次,1日3次;便秘型IBS患者服用替加色罗6mg/次(伊托必利 50mg ),1日3次。对实验组的患者讲解肠易激综合的相关病理知识,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次数为每周1次,每次45分钟。具体的心理治疗内容如下:

1.2.1肠易激综合征知识介绍:大体上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肠易激综合症的类型及治疗研究成果和自我保健意识等。

1.2.2应激处理对策:对患者不合理的应激方式进行改善,让患者能正确的认识应激和有效的处理应激。让患者知道在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现象是十分正常的,指导患者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处理应激,可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鼻部做比正常呼吸频率慢的呼吸来缓解和放松情绪上的紧张。

1.2.3应对技巧:让患者知道解决应激的几个步骤:身体和心理的放松、正确的认识问题、充分讨论可以解决的方法、选择和实行一种解决方法、对解决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指导患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将应激处理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术与应对技巧融合在一起。

1.2.4心理支持:让患者得到来自亲人和社会上的关爱和支持,满足患者希望得到更多人同情和关心的愿望。

2结果

2.1改善肠道症状疗效的评价:治疗前两组的各肠道症状具有可比性。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实验组中除腹胀外其他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中肠道症状均得到改善。经过比较分析,实验组对腹痛、腹部不适症状的改善由于对照组(3.10±1.10 vs 4.00±0.94,P

2.2SCL-90,HAMA和HAM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CL-90量表中9个因子及HAMA和HAMD具有可比性。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中量表显示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精神病性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焦虑和抑郁的改善较为突出。HAMA总体下降(23.59±5.17 vs 17.94±7.23,P

2.3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中的总体健康、躯体健康、活力及精神健康与治疗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中只有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心理治疗对IBS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力度要优于IBS常规药物治疗。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已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发IBS发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应激、饮食、肠道感染和心理因素都会导致其发病。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焦虑、抑郁、恐惧等,由于IBS的病程较长,见效较慢,时常会引起患者的国度焦虑和担心,导致其心理障碍的产生。

由于IBS患者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所以建议采用心理治疗治疗的办法来改善患者的总体症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院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心理治疗IBS的患者其心理、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以确定心理治疗在IBS治疗中的地位。得出的结论是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对IBS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排便过程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可以说明心理治疗能够很好的作用于IBS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而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IBS发病的主要模式,人体消化道的生理功能会由于心理社会上的因素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患者在焦虑的状态下时常会出现恶心、早饱、腹部不适、腹胀、消瘦等消化道症状。通过我们的研究分析,发现心理治疗IBS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可将其作为治疗IBS的辅助方法,因此医护人员在对IBS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重视对患者心理上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伟岸,潘国宗,钱家鸣.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认知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56-159.

[2]姒建敏,陈淑洁,孙蕾民.浙江省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34-37.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尿微量白蛋白的... 下一篇: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