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的开展探究

时间:2022-10-23 08:28:46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的开展探究

摘要: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有益补充,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外活动的开展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

课外活动作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有益补充,是提高学生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外活动倍受重视。在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性活动,为学生开创一个更为宽广的展现与提高平台,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好奇心强、情感丰富、活泼开朗的生命个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将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课外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难以完成的活动在课外有效展开,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选择课外活动内容

1.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课外活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在设计课外活动时要着眼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教学进度来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学到更多课堂教学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如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难以正确而牢固的掌握,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依靠重复书写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枯燥无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教师就可以开展识字竞赛、书写大赛、寻找错误字等课外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汉字的听说读写中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2.结合内容理解需求。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其学习的空间更为广泛,开辟宽广的学习空间,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等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但这些往往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所难以满足的。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开展专题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心理与情感需求,有着不同的喜好,可以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与提升的平台,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我们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来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如朗读训练小组、文学创作小组、角色表演小组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有效组织课外活动策略

1.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课外活动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只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被动参与其中,而是要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得整个课外活动是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下动态展开的。当然在突出学生课外活动主体性的同时也能不忽视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作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与自主参与的空间。教师在设计课外活动时就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基础与长远发展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而是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与期待、更多选择的权利与空间,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个性来开展活动,这样的课外活动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才能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个体性。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学生之间在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正是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不能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单一的活动形式与类型,而是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富有个性化的课外活动。

一是层次划分。即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认知基础与理解水平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同层次之间开展课外活动。这样活动中学生实力均衡,更加利于活动的公平展开,更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角逐。如朗读大赛,可以将学生按照朗读水平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层次,在同一层次学生之间展开比赛,这样每个层次都有优胜者,避免了以往优秀者被班级里的优秀生独占的现象。

二是兴趣划分。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更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展现,潜能的挖掘,要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活动时不要只顾及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考虑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与爱好等来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能够尽情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来发现爱好,形成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成长与全面化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开辟第二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性情的陶冶、情操的提升、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带领学生参加更为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汪波.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策略.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罗维勇.浅谈怎样搞好小学语文课外活动.速读(下旬),2015,(08).

[3]侯彬娟.开拓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祖国:教育版,2014,(04).

[4]冯丙良.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意义.课外语文(下),2015,(04).

上一篇:学生思维状态对数学教学实效的影响 下一篇:任务型电子商务的理论及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