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报告

时间:2022-10-23 08:14:09

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财务管理学》教材虽然做了多次的修订,但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的观念、技术、实务经验和理论成果,有待进一步与原有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相结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财务管理教材的改进是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的首要环节。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教学;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acroscopical economy environment produced major change, " financial management " teaching while doing multiple revisions, bu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emergence of many new concepts, technology,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further with the origi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knowledge system combination, so in the actual the teach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first link of teaching system reform.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教学体系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其中财务管理教材的改进是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的首要环节。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管理学》教材虽然做了多次的修订,但是仍然没有充分地将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的观念、技术、实务经验和理论成果,有机地结合到原有的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中去,导致《财务管理学》教科书的知识更新滞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目前财务管理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体系缺乏对能力的培养

教材体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不仅要注意对知识的讲解,还要注意对学生财务能力的培养。张英明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79.4%的学生对财务管理教材感到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财务管理教材偏重于理论介绍,有些理论比较抽象,不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材理论背景与国情存在的差异

在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之前,《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早已在一些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开设。但是《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从美国引进的,并且这种现象到目前并没有彻底改变。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背景与美国的差异,从而导致有些内容不符合国情。

(三)教材案例质量有待提高

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案例编写经费不足、案例来源匮乏。

(四)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近十几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一直没有停止,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财务管理本科教材没有反映,其内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例如,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影响,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等,目前在财务管理教材中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经验交流,认为以财务能力和案例分析为导向是财务管理教材发展的必然方向,能力和案例分析导向的财务管理教材设计思路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组财务管理的目标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学》教科书普遍将“股东财富最大化”做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它与“利润最大化”这一原来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公司法人治理的环境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创新。“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目标,根据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要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

(二)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

1、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理财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财务管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层出不穷地涌现,所有这些都在迫切地要求对《财务管理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拓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它将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物质资本而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必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无形资产和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内容。

2、应加强国际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筹资、投资、结算与纳税等业务逐步开展起来,对国际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已成为现实的客观需要。开展对国际贸易与跨国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财务管理学》教科书中理应增加这一部分的内容。

(三)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念是决定人们行为的主导因素。因此,财务管理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需要我们在积极更新财务管理知识的同时,自觉地创新财务管理的观念。

1.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观念。企业财务人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 的观念,将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2.资本的集约配置观念。资本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它的稀缺性,所以需要对有限的资本进行最有效的配置,实现资本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目前,许多企业资本的配置仍然属于粗放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财务要素的数量扩张,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促使资本配置的观念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集约型的资本配置观念必然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到资源、环境和人的协调发展。

3.企业盈余的质量观念。评价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要看盈余数量,更要看盈余质量。盈余数量体现的是短期效益,而盈余质量体现的是长期效益。为了消除短期行为给企业、社会造成的弊端和损失,必须让盈余的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上一篇:对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城市规划探讨 下一篇:探讨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